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长廊 >> 人物研究
程中原:从学徒、助手到第一支笔
发布时间: 2015-06-24    作者:程中原    来源:北京日报 2015-04-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努力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

  《胡乔木传》,当代中国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阅读提示

  怎样理解胡乔木是

  “党内第一支笔”

  “党内第一支笔”是邓小平对胡乔木的评价。我的理解:笔,指笔杆子,也就是“秀才”。在众多笔杆子也就是众多“秀才”中间,胡乔木是第一名。“党内第一支笔”,实际上就是从写文件、写文章方面充当中央最高领导人的助手。胡乔木当了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毛泽东、邓小平的得力助手,而且当得很好。从这方面讲,确实没有什么人能比得上他。写胡乔木的传记,就要充分反映他作为“党内第一支笔”为毛泽东、为邓小平、为党中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哪些事,起了什么作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在这方面,编写组同志是尽了力的。(程中原)

  ■从写作到正式出版,历经20年

  1992年胡乔木去世后,经中央批准,《胡乔木传》编写组于1994年正式成立。编写组由邓力群同志任组长,主要任务有三项:“编辑出版各种专题文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研究,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中央要求,“所有专题文集和传记文稿完成后,仍请邓力群同志、胡绳同志及了解乔木同志的有关老同志审阅定稿”。

  其实,在胡乔木生前的1991年9月,经中央批准就成立了胡乔木回忆录编写组。在胡乔木主持下进行两项工作:一是编写《回忆毛泽东》;二是编辑出版《胡乔木文集》。《胡乔木传》编写组成立后,继续完成这两项任务。《胡乔木文集》共三卷,胡乔木生前亲自编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胡乔木在1992年6月1日八十诞辰时看到了刚出版的第一卷。在他逝世后,第二卷、第三卷于1993年、1994年出版。胡乔木生前未能完成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也于1994年由邓力群、胡绳与回忆录编写组同志商量编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和2004年出版了《胡乔木传》编写组新编的《乔木文丛》六种:《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胡乔木谈新闻出版》《胡乔木谈语言文字》《胡乔木谈文学艺术》《胡乔木书信集》《胡乔木诗词集》。还有其他专题文集四种:《胡乔木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回忆胡乔木》《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编写组成员对胡乔木生平进行研究,发表了一批论文,结集出版了资料集《邓小平(与胡乔木等)的二十四次谈话》,论文集《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还指导邯郸学院的胡乔木研究中心编著了《胡乔木生平全记录》。编写组成员在编辑和研究的同时,就开始写胡乔木的传记了。《胡乔木传》从写作到2015年1月正式出版,历经20年。

  ■概括胡乔木生平、业绩,最著名的有两句话

  概括胡乔木生平、业绩,最著名的有两句话:一句是“从学徒、助手到第一支笔”;另一句是“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前一句话是邓力群说的,后一句话是胡绳说的。这两句话应该说是知人之论,对胡乔木作了比较概括的、全面的评价,实际上就是《胡乔木传》的主题。

  “党内第一支笔”是邓小平对胡乔木的评价。我的理解:笔,指笔杆子,也就是“秀才”。在众多笔杆子也就是众多“秀才”中间,胡乔木是第一名。“党内第一支笔”,实际上就是在写文件、写文章方面充当中央最高领导人的助手。胡乔木当了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毛泽东、邓小平的得力助手,而且当得很好。从这方面讲,确实没有什么人能比得上他。写胡乔木的传记,就要充分反映他作为“党内第一支笔”为毛泽东、为邓小平、为党中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哪些事,起了什么作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在这方面,编写组同志是尽了力的。

  写好“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就要写出胡乔木的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胡乔木传》着重写了以下五个方面:1、中共党史研究和编纂的开拓者,党的文献工作的奠基人。2、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3、中国文字改革事业的领导者。4、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推进者。5、国际国内现实问题的评论家。

  应该看到,胡乔木作为“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特点。他不是在书斋里而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的。他以学问家的姿态来指导思想理论战线各方面的工作和斗争,同时又从革命家、理论家的高度来指导做学问。这就决定了他的学术研究与多数学术大师不同的特点,这就是学术研究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他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理论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论证或批评斗争的强有力支柱。他的许多论文,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和严谨的学术性的统一。编写组在这方面也作了很大努力。

  ■全面反映胡乔木一生业绩和特点

  分析胡乔木一生经历,我们认为大致有六个发展阶段。《胡乔木传》的结构,就按这六个阶段分为六个单元:青少年时代(1-3章)、从延安到北京(4-9章)、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10-18章)、“文革”中(19-22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23-31章)、十二大以后到逝世(32-38章)。

  这部传记对每个阶段又明确了其在胡乔木一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成若干小段。以第一阶段为例。对于胡乔木来说,这一阶段实际是“逼上延安”。要写出胡乔木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是怎样从盐城走出来,经扬中、清华、浙大而到上海,最后不得不奔赴延安。这一阶段对胡乔木一生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农村生活,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二是家庭与学校教育。他的家庭是书香门第。他读过的学校,从扬州中学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都是名校。胡乔木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使得他:一方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能诗善文;另一方面,倾向革命,投身革命。带来的问题:一是书生气,二是三个纠缠不休的所谓“历史问题”(即叛变嫌疑、托派、周扬假党)。

  要全面反映胡乔木的一生业绩,需要写好胡乔木主持或参与的许多重要事件和文献。举其要者,有十个“两”:一是两个历史决议;二是两部宪法(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三是两个大会(八大、十二大);四是两家报纸(《解放日报》、《人民日报》);五是两个农村工作文件(新中国成立后起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起草的《人民公社六十条》,当然还可以加上在转战陕北途中起草的《土地改革中各阶级划分成分及其待遇的规定》,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起草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草案)》等);六是两个机构(筹建、创办国务院政研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七是两部党史(执笔撰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指导、修改《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八是两部巨著(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倡议编辑《当代中国》丛书);九是两部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十是两部全集(《鲁迅全集》、《郭沫若全集》)。

  当然,传记还必须通过具体情节展现胡乔木的性格特点,如:热情、坦诚;忧思深广;忘我工作;执着,甚至有点固执;学贯中西,文思敏捷,才华横溢。这些个性特征,在传记中得到了具体生动的展现。同时,传记对他的缺点、弱点、错误,也不遮掩,既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也反映了纠正、改进的情况。

  ■没有回避有争议的问题

  胡乔木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羡慕我的,赠给我鲜花,厌恶我的,扔给我青蛙。”他的态度是“为美的追求”宁愿遍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说, “我要上高山,看人寰的万象,要畅饮清风,畅浴阳光,要尽情地歌唱,唱生活的情歌,直到呕出心,像临末的天鹅。”

  编写组在《胡乔木传》编写中没有回避有争议的问题,尽可能作出有材料、有分析的回答。一般采取在叙述的基础上加以点评的方式,点到即止,而不采取论辩的方式。对胡乔木确实存在的错误和缺点、弱点,明确指出,不文过饰非。邓小平概括评论过胡乔木的缺点,说:他(胡乔木)这个人缺点也有。软弱一点,还有点固执,是属于书生气十足的缺点,同那些看风转舵的人不同。

  所谓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有七个:1、关于胡乔木与胡耀邦的关系。2、关于胡乔木与周扬的关系。3、关于胡乔木与于光远的关系。4、关于胡乔木劝退吴祖光的问题。5、关于胡乔木的所谓“效忠信”问题。6、关于“反击右倾翻案风”中揭发邓小平的问题。7、关于胡乔木的所谓“临终遗言”。对于这七个问题,传记中都作了评述。

  ■这部传记可以作为党史和国史的附传来读

  2010年7月,编写组向组长、主编邓力群呈报了《胡乔木传》书稿。当时,力群同志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不能看书看报看文件。他就让身边工作人员将《胡乔木传》书稿读给他听。听完之后,他于2010年9月20日写下对《胡乔木传》的审读意见,报请中央领导同志审阅。力群同志在审读意见中写道:“《胡乔木传》书稿全部四十六章,我听工作人员读了一遍,一字不落。”

  他认为:“这部传记写得好。符合乔木同志对党史著作的要求。乔木同志要求党史要有战斗性,同时要有科学性、可读性,做到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要夹叙夹议,有质有文,脉络清楚,生动感人。这部传记的作者是朝这方面努力的。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一部好的人物传记的要求。”

  他指出:“对事件和人物的叙述和评论,有不同看法,在所难免。传记作者坚持党性立场,依据两个历史决议精神和历史事实说话,是站得住的。对若干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例如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的问题、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等等,传记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评论,说服力较强,可以明是非、正视听。听读的过程中我提了一些意见,执笔的同志都作了修改补充。”

  他又说:“《胡乔木传》跨度很大,从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觉得,这部传记可以作为党史和国史的附传来读;对于毛主席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前半期的传记,对于小平同志六十年代后半期到九十年代初的传记,尤其可以起到丰富、补充的作用。”

  ■是一部较为完善的传记和信史

  中央办公厅接到邓力群同志报送的《胡乔木传》送审稿以后,即委托中宣部组织相关部委审读。在数年间,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央办公厅、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出版署等八个部委进行了两次审读,编写组进行了三轮修改。邓力群同志邀请金冲及同志担任编写组副组长,负责最后阶段的审改和定稿工作。

  编写组按照八部委意见所作的修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对胡乔木的评价更为客观准确,恰如其分。对胡乔木参与起草中央领导人重要讲话、中央文件等,一般表述为“参与起草”、“按照领导人意见或中央精神起草、修改”,也有的根据实际情况表述为“主持起草”。二、人物关系力求处理得当。写好他们的一致和分歧。三、重要事件的叙述、评析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涉及敏感问题,力求准确、辩证。四、不过多过细引用胡乔木著作。对文件、文章、讲话、著作的叙述和评价,突出其新意和创见。审慎选择和运用内部材料。五、调整结构,压缩篇幅。经过调整归并,从原稿46章压缩为38章;字数从120万字精简到80万字。六、语言力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

  八部委对2011年6月送审稿总体上作了肯定,认为:《胡乔木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胡乔木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经历和贡献,资料丰富,脉络清晰,文笔生动,但有些地方还不完善,需要修改。修改后可以出版。

  对经过修改后的2012年12月送审本,八部委表示满意。有的说:读过《胡乔木传》,深感这是目前写作水平很高、史料扎实,作者下了很大功夫的力作。本书作者非常认真地听取意见,作了修改,体现了作者尊重史实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有的说:从总体看,本次送审本严谨切实,可读可信,是一部较为完善的传记和信史。

  如果说《胡乔木传》取得一定的成功,从上述过程可见,它不仅是编写组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是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部委关心和具体指导的结果,是二十年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结果。当然,它还要在广大读者中经受考验,在虚心听取意见后进一步改进、提高。

  (作者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胡乔木传》编写组副组长)

    1. 守“副”善“独”
    2. 当好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助手
    3. 敢让子弹从头顶飞过
    4. 科学家缺乏得力助手 职校生也可做"得力助手"
    5. 智库建设要治治虚浮症
    6. 忆彭真——写在纪念彭真诞辰110周年之际
    7. 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启动
    8. 人社部:企业新型学徒制呈现三大特点
    9. 免费教育和“微学校”
    10. 加快形成“中国制造”新优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