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党史党建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恩格斯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重温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今94年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回顾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至今66年以来的峥嵘岁月。改革发展的当代现实越发的深刻昭示,党史、国史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党员干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历史积淀,其中蕴含着无穷丰富的智慧和力量。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要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学习党史国史。以党史国史发展的时间阶段为历史主线,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学习党史国史,而不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虚无缥缈的了解学习党史国史。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探索时期,从改革开放新时代到科学发展新时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发展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间,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现实环境,存在着不同的客观要求。要全面、深刻、辩证的学习认识到,由于主观、客观以及历史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时期,我们党和国家也曾遭受过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是绝不能以失败和挫折去否定来之不易的巨大成绩。这正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87年2月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的讲话中曾说过的一样:“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于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学习党史国史。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要客观历史辩证的思考理解党史国史。客观历史辩证的思考理解党史国史,就要以历史、实践、唯物辩证的观点就要深入的思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革命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国家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建设规律,在不断学习、继承、弘扬党史国史中汲取无穷丰富的智慧和力量。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张珊珍在《党史必修课》中讲到:“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让党史成为信史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时期由于受历史环境、时代局限、经验不足遭遇过一些失误和曲折,但这些都是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失误和曲折。我们要坚持全面系统深入的原则,本着不回避、不掩饰、不夸大的态度,了解学习党史国史,以辩证客观发展的视角去直面、去审视,去剖析,去总结党和国家的走过的历史之路。唯有以史为镜鉴,以史来资政,我们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加深对时代主题、现实问题、人民关切的认识和思考。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在学习好、理解好党史国史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去实践。要清醒的认识到从党史国史中汲智慧和力量,是认识历史、总结历史、升华历史的阶段目的和理论成果,但绝不是终极目的,更不是终极实践成果。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若要产生强大的历史推动力和现实发展力,就要坚持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观,就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此,就必须形成以史为鉴、以史资政、学以致用的历史环境,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大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所需、所求、所盼的现实关切,真正找到、找准党和国家每一次改革发展的节点、支点和重点,真正形成以用促学、用以有为、有为有成的良好实践局面。
  (作者单位:深圳报业集团)

查看原文
    1. 宋月红:党史国史研究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关键抓手
    2. 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必修课
    3. 储著武:国史教育:坚持从“必修”到“修好”的有机统一
    4. 网信办关闭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公众账号
    5. 国史学会等在京联合召开座谈会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
    6. 推进国史研究的有益探索
    7. 在第十二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总结
    8. 深入学习党史国史 增强“三个自信”
    9. 曹守亮:理论与现实的辉映
    10. 李捷:认真学好党史和国史这门必修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