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勤务工作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18-05-23    作者:张志才    来源:军事历史 2017-12-22
  字体:(     ) 关闭窗口

  油料勤务, 是组织实施军用油料和油料装备保障及其业务建设的专业工作, 是军事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良好的油料勤务, 对于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军队, 充分发挥其快速机动和强大攻击能力, 具有重要作用。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勤务工作由无到有, 几经改革与更新, 较好地保障了军队作战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系统梳理军队油料勤务工作历史, 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 对于提高军队油料勤务工作水平, 促进油料勤务理论创新发展, 适应军队后勤改革与转型, 保障军队“打得赢”,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勤务工作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即油料勤务工作探索起步期、油料勤务工作初步形成期、油料勤务工作发展成熟期、油料勤务工作创新发展期、油料勤务工作转型调整期。油料勤务工作发展的历史反映了我军油料勤务机构从无到有、油料供应从不能自给到精准保障、力量建设由单一到丰富、油料供应标准从粗放到精细、保障方式由筹措供应到联勤保障以及油料勤务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一) 油料勤务工作探索起步期 (建军初期至20世纪40年代末) 。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勤务工作起始于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时期, 我军用油装备单一、数量少, 油料勤务工作主要是围绕保障无线电通信与灯用油展开的油料保障 (1933年, 煤油等被列为重要战利品) 。由于用油量较少, 尚未建立油料供应保障的专门组织机构, 主要通过没收地主豪绅以及民间征集、秘密贸易、战场缴获等解决。全面抗战开始以后, 由于战场装备缴获增多, 油料保障任务亦随之逐渐增加, 油料保障的重点也由电台通信用油为主转变为汽车运输用油为主, 车辆用油来源主要依靠延长油矿生产供应、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筹措等方式满足。为了响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的节约“洋油”的训令, 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 相继颁布了《燃料工作细则》和《汽油及其附属油运输保管暂行守则》等, 这是我军首次发布的油料供应标准, 明文规范了油料收发、储存和运输保管工作。油库定编标志着我军油料勤务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油料储备机构应运而生。 (1)随着炮兵、装甲、航空、舰艇部队的出现, 油料勤务由保障后方运输发展到保障作战用油, 油料需求剧增, 来源主要靠就地筹措、取之于敌和国外进口, 并建立了油料保障机构, 最为典型的就是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成立的燃料处、晋察冀等军区在兵站部设立的油料供应机构, 这是我军油料组织体制最初的管理机构。 

  (二) 油料勤务工作初步形成期 (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60年代末) 。这一时期, 为了适应作战油料保障需要、空军和装甲兵等新型军兵种用油装备需求和军队武器装备发展, 油料组织体制由无到有, 经历了多次调整与发展, 由职能不定、分工不明发展为职能确定、分工明确, 初显三军联合保障体制模式特点, 形成“总部—军区 (军兵种) —军—师—团”五级油料工作机构组织体系, 规范了油料供应组织体制运行程序。为了推进军队油料正规化、标准化建设和油料全过程管理, 初步形成了以《油料供应标准》和《车辆、飞机、舰艇耗油标准》为代表的油料供应法规制度和油料消耗标准制度体系 (2) , 对搞好作战油料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油料库站布局的调整、完善与优化, 建立了战略、战役、战术油库相结合的网状配置油料储备体系, 加强了油料战备建设、油库建设, 修建了格尔木至拉萨野战输油管线(3) 。20世纪60年代后期, 油料供应由限额分配制改为“计价供应制”, 实行逐级供应与划区供应、互相代供的油料供应方式, 首次在粤东地区试行三军通用物资统一供应。为解决油料代用和油料器材紧缺问题, 通过开展油料研发和技术革新工作, 极大地推动了新油品和新器材研发。这一时期, 较好地完成了一江山岛作战、国庆大阅兵、西藏边防部队的油料保障任务, 以及援外油料任务 (援老筑路任务油料保障、援越反美作战等) (4) 。 

  (三) 油料勤务工作发展成熟期 (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场局部战争的影响下, 我军改变以往对油料勤务在现代战争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提出了“油料是现代战争的血液”等理论观点, 加快了油料勤务工作的发展进程。这一时期, 油料勤务组织体制发生变化, 总部相关部门调整, 油料工作从供应部门编入财务物资部门, 军区后勤、军兵种后勤及军以下油料部门亦进行多次调整, 到20世纪80年代末, 分别在军区后勤部、军兵种后勤部成立油料部, 军以下油料机构编设油料处 (科、股) 。20世纪80年代, 由于受物价上涨和经济发展影响, 提出了逐步推行油料供应体制改革“三步走” (即代供—联供—联勤) 的构想。这既是对油料保障体系的重塑, 也是对我军油料保障体制改革的导向, 其中组建油料供应中心的设想, 极大地减少了供应层次, 实现了对部队的定点保障和辐射保障。从这一时期开始, 油料大联勤改革起步, 通过统筹规划油料保障设施和装备、健全完善油料供应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充实多学历层次专业人才智力支持等举措, 来保障大联勤的实现。在标准制度建设方面, 健全完善以《油料供应标准》和《油料器材配备标准》为代表的标准制度体系, 颁布实施以《飞机油料消耗标准》为代表的新标准制度。为适应现代战争要求, 开展了军用油品科研工作, 加快了油料升级换代和油料补给装备建设, 变革传统的油料供应方式, 研发了野战输油管线 (5) 、岸滩无码头加油等设施设备, 组建了野战油库、部队油库、油料技术保障分队等,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形成了配套的油料补给装备体系。 

  (四) 油料勤务工作创新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初至2012年) 。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两个根本转变”战略思想的指引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着眼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相继提出了未来预设战场油料保障环境理论、快速反应理论、油料“立体化保障”理论和油料安全防护理论等油料勤务理论, 油料勤务理论的研究得到了拓展和深化。与此同时, 油料勤务组织体制不断发展变化, 在总部、军兵种组建物资油料部, 调整军以下油料机构, 建立健全油料保障部 (分) 队和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油料勤务分队, 进一步优化了油料组织机构。试行油料供应保障体制改革, 经历了区域性联勤体制、全军性联勤体制、“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统供与专供”的大联勤体制等发展阶段, 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军事训练改革深化和武器装备发展, 原有的油料供应标准和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需求, 制订施行了《军队地面实物供应油料标准》《军队油料技术管理规则》和《海军舰艇油料供应标准》等新一代标准制度和技术规范。1996年2月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条例》, 是我军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油料工作的法规。该条例的出台, 使得油料供应标准更加健全和配套, 有力地推进了油料的标准化供应、精细化管理和正规化建设。与此同时, 加快推进以军民通用柴油为代表的油料品种简化工作, 推行“军油工程”应用, 加强了油料供应消耗管理, 提高了油料供应保障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高效保障能力。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油料装备取得长足发展, 形成了以20管群车加油车和150mm野战输油管线等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系列化和通用化的装备体系, 实现了油料装备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完成了新一代军需油料装备体系需求分析和论证, 油料装备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五) 油料勤务工作转型调整期 (2013年至今) 。2013年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工作会议指出, 我军后勤工作要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总体目标, 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 (1) 这为新形势下油料工作发展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随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日趋完善, 油料勤务工作作为“打仗型”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组织体制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后勤转型步伐加快, 调整组建了军委后勤保障部、军种后勤和战区军种后勤, 为新体制下开展油料勤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组织保证。积极探索油料勤务工作新模式, 着眼联合作战联合保障, 适应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后勤职能使命的拓展需求和新型作战武器装备保障需要, 加快后勤转型重塑, 组建了联勤保障基地和联勤保障中心,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重塑油料勤务工作体制机制, 优化力量结构构成, 创新油料保障方式方法, 结合编制体制调整细化油料供应标准, 探索新体制下油料勤务工作模式和组织结构, 强化油料力量运用、全程持续供应和供应标准制度建设。 

  二、发展趋势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应用, 战争节奏加快, 战场范围扩大, 部队机动频繁, 作战行动对油料的依赖性增大, 油料勤务的地位、作用将更显重要。以史为鉴, 通过系统梳理我军油料勤务历史沿革, 着眼军队油料工作实际, 深入研究油料勤务工作的新变化、新趋势、新要求, 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油料勤务学科理论, 势必会对油料保障力量建设、油料勤务理论建设、联勤保障方式和油料供应管理等方面产生影响, 进而有效推进联合油料保障, 开启油料勤务工作“新征程”,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以供给侧改革为重要抓手, 促进结构调整, 提高保障效益, 推进油料保障力量建设。推进油料保障力量建设, 要以供给侧改革为重要抓手, 促进结构调整和保障效益, 优化力量结构规模调整。依托新的保障力量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搞好联勤保障, 确保跟得上、保的赢。构建新的联勤保障运行机制, 理顺供应关系, 做好顶层设计, 处理好“建”与“用”的关系, 建设紧贴实战、联合一体、精干灵活、多能高效的油料保障体系, 确保将其穿珠成链、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加快融入联合作战体系, 为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提升油料保障能力奠定基础。 (2) 一是整合油料保障力量。按照综合化、模块化、实战化的要求, 优化力量结构, 深化油料保障模式探索和实践, 以现有油料保障分队为依托, 在后勤保障体系中编设油料专业模块的支援保障力量;适应战区新质作战力量、装备转型升级和联勤保障发展要求, 加快保障基地力量建设, 实现油料保障力量与作战进程相衔接、与作战力量编成相匹配。二是建实战役油料力量。以聚“远”、收“散”、并“小”为原则, 调整部署拟转隶接收的后方油料仓库, 进行整合重设, 构建综合化、大型化、多能化油料保障基地。实编战区应急油料保障旅, 强化战役机动伴随支援保障能力。三是建强专业油料人才力量。抓好人装合训, 按照作战保障要求, 充分发挥新装备的保障效能, 强化人装合训、院校培训、岗前加训, 形成油料保障能力;抓好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 解决好跨域、跨境、跨区行动情况下的油料保障问题, 抓好作战行动油料保障的训练。 

  (二) 以创新驱动战略为统揽, 推进保障体制建设, 加快油料勤务理论建设。军队油料勤务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矛盾集合体和过程集合体, 需要油料勤务理论不断对其建设实践进行跟踪、总结, 形成相应的理论认识, 再反过来对油料勤务建设实践进行指导。习近平主席强调:“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战斗力标准, 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 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 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1)这深刻阐明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紧迫性, 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油料勤务理论建设指明了方向。油料勤务理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必然以创新驱动战略为统揽, 着力加快油料勤务理论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精干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向一体化、精确化、联勤化和社会化转变。我军油料勤务建设从诞生、形成到发展、更新, 建立健全了油料组织机构体系、妥善处理解决了各个时期的油料供需矛盾、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制度体系、推行划区保障与建制保障、通专一体的油料保障体制、研发了一大批新的油品、形成了一批协调发展、整体配套的油料装备, 为油料勤务工作奠定了组织保证、制度标准、物质基础, 促进了油料保障“联勤化”、油料装备“野战化”“机动化”、油料供应“标准化”、油料品种“通用化”和油料管理“规范化”, 建强基地、机动、应急保障力量, 发展联合支援、远程投送等新质保障能力, 有力地保障了军队作战和建设用油需求。 

  (三) 以联合作战联合保障为牵引, 着眼平战保、通专保, 推动联勤保障方式转变。信息化条件下, 作战地域大, 空间范围广, 对油料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着眼统筹应对各个战略方向的安全威胁, 实行联勤保障, 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油料保障的必然要求。联勤保障, 关键在“联”, 首要的是围绕平时怎么供、战时怎么保等问题, 筹划“通专两线”保障模式, 正确处理好“通”与“专”、“统”与“放”的关系, 以有效提高油料保障能力。油料保障体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试点, 经历了三次联勤理论论证、五次联勤体制试点、四次不同的联勤模式运行, 联勤保障部队的组建正是这一探索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2) 联勤保障部队的组建, 统筹考量了保障体系、力量布势、作战需求的配合与协调, 较好地适应了军事力量“走出去”的要求, 满足了跨区机动作战与既设区域作战的保障要求。未来的油料联勤保障, 将以联合作战联合保障为牵引, 着眼平战保、通专保, 通过优化联勤体制机制、变革联勤保障模式、整合保障力量, 形成以战区为基础、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通专一体的联勤保障体制, 实现保障资源的统一筹划和整体运用, 实行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建制保障与划区保障紧密衔接的保障方式, 走“军委联、军种联、地区联”相结合的联勤保障路子, 推动联勤保障向三军一体型、信息主导型、集约高效型、军民融合型转变。 

  (四) 以精准保障精细管理为目标, 紧贴需求、严慎细实, 加强油料供应管理。随着军队的现代化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用油需求逐步增加, 油料供应任务越来越重, 由最初的不能自给、分散就地取给、就地筹措, 逐步发展为自给自足, 油料的筹措途径亦从战场缴获、军队自产发展为国外进口、国内订购等多种渠道。随着军油国产化的实现, 供应标准也从定额限量、指标包干、标准分配发展到实物供应与价拨供应, 逐渐形成划区供应与建制保障、通专一体相结合的供应方式, 供应标准得到不断细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依托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网络融合技术, 推进油料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未来我军的油料勤务保障, 必须立足平时油料供应管理和战区作战油料保障构想, 以精准保障精细管理为目标, 紧贴需求、严慎细实, 加强供应全程管理, 推进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 着眼油料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精确可控、油料保障全程可视, 搭建一体化联合作战油料保障系统, 增强“军油工程”战场应用的可行性, 妥善处理油料供需矛盾, 提升油料精准保障能力。 

  (五) 以军事力量“走出去”为根本, 加强油料技术保障规范建设, 进一步提高标准化、配套化水平。从细化量化油料技术保障细则、拓展油料技术保障法规标准的覆盖范围、建立健全油料技术保障的动员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推进油料技术保障规范化建设 (1) , 为军事力量“走出去”提供有力技术保障。细化量化油料技术保障细则的工作重点, 是加强油料技术保障标准法规研究, 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 明确军兵种油料技术保障人员配备方案, 制定涉外油料技术保障对接工作的标准法规;加强油料的通用性研究, 实现油料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拓展油料技术保障法规标准的覆盖范围, 核心是按照体系完善、职能发挥、注重整体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标准法规体系, 实时更新油料技术保障标准法规, 满足新型武器用油装备的要求, 加强应急油料技术保障法规标准化。建立健全油料技术保障的动员机制和运行机制的主要任务, 一是按照专业化、具体化、标准化的原则, 加强三军联合油料技术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地方油料技术力量, 最大限度地利用民用油料技术保障资源, 按照有力、有序、有效原则, 从优化油料技术保障流程入手, 理顺各军兵种和地方油料技术保障力量隶属关系, 严格考核、评估机制, 完善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 推进油料技术保障精细化;三是紧贴保障要求、保障任务, 增强油料技术保障的自动化、野战化、实战化水平, 提升油料技术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总后勤部油料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工作大事记》, 1990。 

  [2]李向东、和吉珍:《油料勤务学教程》,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10。 

  [3]《建国初期我军的油料工作》, 载《党史资料通讯》, 1990。 

  [4]夏琳、林尚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勤务简史》, 2004。 

  [5]总后勤部油料部:《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工程建设基本总结》, 1980。 

  [6]《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第二版) ·军事后勤》,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4。 

  [7]孙继承、包学兵、施恒骁:《新形势下战役后勤保障力量建设若干重点问题》, 载《后勤学术》, 2016 (04) 。 

  [8]《加快现代军事后勤力量建设与改革步伐》, 载《后勤学术》, 2016 (4) 。 

  [9]李士生:《贯彻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勇担后方保障基地转型发展历史重任》, 载《后勤》, 2016 (09) 。 

  [10]《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 载《后勤学术》, 2016 (10) 。 

  [11]周林和:《贯彻落实后勤“三大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军需物资油料建设新发展》, 载《军需物资油料》, 2013 (05) 。 

  [12]和吉珍、盈世勇、朱平辉:《油料技术保障标准法规体系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载《后勤学术》, 2015 (05) 。 

  注释 

  1 参见《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第二版) ·军事后勤》, “油料勤务”条,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4。 

  2 参见总后勤部油料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工作大事记》, 1990。 

  3 参见李向东、和吉珍:《油料勤务学教程》,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10。 

  4 参见《建国初期我军的油料工作》, 载《党史资料通讯》, 1990。 

  5 参见夏琳、林尚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勤务简史》, 北京, 后勤指挥学院, 2004。 

  6 参见总后勤部油料部:《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工程建设基本总结》, 1980。 

  7 《习近平接见全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工作会议代表》, 载《解放军报》, 2013-11-19 (01) 。 

  8 李士生:《贯彻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勇担后方保障基地转型发展历史重任》, 载《后勤》, 2016 (09) 。 

  9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 载《人民日报》, 2016-03-14 (01) 。 

  10 《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 载《后勤学术》, 2016 (10) 。 

  11 和吉珍、盈世勇、朱平辉:《油料技术保障标准法规体系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载《后勤学术》, 2015 (05) 。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