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
实现军民融合要率先实现“思想”融合
发布时间: 2011-06-16    作者:刘熙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5-19
  字体:(     ) 关闭窗口

  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富国与强军统一是新形势下践行军民融合战略的必然要求。走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是一个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政策措施等,但提高认识是前提,“思想”融合是关键,首先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安全与发展不可偏废

  国无防不立。宋朝和清朝时期,我国经济总量领世界之先,但国防观念缺失,军队建设废弛,整个民族终未逃脱衰败的厄运。当前,我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发展,一个是安全。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安全是硬任务,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发展就没有保障。实践表明:光埋头发展经济,不考虑安全,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取得的发展成果即使得到也会丧失掉。

  当前,一些地方同志认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是一对矛盾,加大对国防建设的投入势必会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从理论上看,国防建设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存在矛盾的问题。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只要合理布局,统筹得当,军队建设不仅不会拖累经济建设,相反,会极大地带动经济建设。如对载人航天工程的投入,不仅成功实施载人航天,而且拉动高达1000亿元的产业效应,在国际市场上也换取了高额商业回报。

  有的同志把“国防”等同于“军防”,认为国防就是军队的事情,与地方无关。实质上,国防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大事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心系国防,支持军队建设,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使命。在和平时期,如果不针对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当前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现实安全与潜在安全、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更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国防教育,树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观念。

  英国大型船舶设计须经国防大臣签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社会发展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就有了投入资本,这是个基本原理。但我们不能用单纯的经济视角来看待二者关系,二者还有个相互融合、彼此借势、实现双赢的问题。只有统一思想,统筹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地方的许多建设本身就可以直接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基础平台,军队的相关建设也可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基本形成了军民相对分离的两套系统,融合程度较低,综合效益不高。军队后勤承担了过多的社会性保障职能,自我封闭,自成体系,从而导致军队建设的摊子铺得很大,成本高、负担重。实践表明,光靠军队自己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走军民融合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军地部分单位和个人对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内涵认识还不够统一,基本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没有变成实际行动和有效举措。有些单位存在着本位主义,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思维看问题,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地方在经济发展规划方面考虑国防和战备要求较少,特别是大型基本设施建设,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如高速公路建设要不要考虑战时简易机场的问题,在修建码头时要不要考虑到军舰的停靠问题,通信枢纽、能源基地、大型隧道建设等是否要考虑国防战备需要,等等。而美国的州际公路每50公里就有一处飞机跑道,许多路段都专门修建了应急飞机场,可以起降重型飞机。英国有关法律规定:高速公路必须每150公里修一个飞机跑道;所有大、中型船舶设计,尽量体现军用要求,设计最后必须经过国防大臣和军交部长签字以后才能通过。这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地方在谋划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尽量兼顾国防需求,侧重国防安全方面的考量。军队的相关建设也要打破垄断、消除壁垒、降低门槛,依托地方,引入市场竞争,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武器装备采购问题、军队人才培养问题、军队社会化保障问题等。推进军民融合是国家行为,要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以法的形式来强力推动,变成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识,军地携手,共同推动与我国的国情、军情相适应的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1. 战略规划: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高端引擎
    2.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立法经验与启示
    3. 军民融合的关键在于机制融合
    4. 军民融合:新时期国防经济理论创新
    5. 军民融合:新军事变革的中国道路
    6. 中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须保留核心军工能力
    7. 用融合发展助力科技动员
    8. 转变发展模式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
    9. 科技资源亟待军民融合
    10. 金一南:军民融合最终的要求是一场军事变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