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国防军事外交
深度融合是一场深刻变革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13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为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本质上是要转变传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模式。一位军事专家有个关于联合作战的比喻,用于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也很贴切:三个鸡蛋,放在一个碗里,叫初步联合;打开后放在一个碗里,叫有限联合;打开后经过充分搅拌,融成一体,叫全面联合。只不过,军民融合相对于联合作战,鸡蛋更多了,碗更大了,要求也不一样了,搅拌的难度也随之上升。
  在信息时代,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不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过去条块拼接的物理式的军民结合,正在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化学式的军民融合。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不局限于促进“军技民用”或“民技军用”,而是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促进自主创新,进而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同步跃升。
  二战后,国防支出比例最高的是以色列,国防支出最多的是美国,这不但没有拖垮两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反而实现了双向促进,共同受益。这都得益于他们选择了军民一体的发展模式。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除核武器及部分弹药生产外,90%以上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都由民用企业承担。
  近年来,我们在军民融合上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载人航天工程就是一个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典范。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民参军”渠道还不够畅通,“军转民”机制还不够健全,相互融合的领域和范围需进一步拓展,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利益藩篱还依然存在。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需要军队转变思路、主动变革、自觉地将各项建设广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更需要将军民融合作为国家行为、国家政策去大力推进;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查看原文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昭示
    2. 孙锐:加快推动人才人事管理变革发展
    3. 赵彩霞、眭依凡:以变革精神推动大学治校育人
    4. 在新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5. 在发展变革中把握主动权
    6. 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整体变革
    7. 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
    8. 在变革中创造文艺新经典
    9. 值得高度关注的工业4.0
    10. 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