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刚性的制度治理公款吃喝问题才是治本之策。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实现三个目的:管住钱、人和环境。刚性制度要发挥“吃不到”、“不敢吃”、不想吃”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作用 据某网站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公款吃喝支出,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2000亿元,2005年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2010年和2011年,每年至少1万亿。 美国《商业观察》一篇文章称,中国官方用于吃喝的支出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中国的国防支出。日本TBS电视台称,看来中国不是军事大国,而是“公款吃喝大国”。 “上百个红头文件,为啥管不住公职人员一张嘴?”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智慧,“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难道真的管不住公款吃喝的嘴? 构建刚性制度才是治本之策 解决公款吃喝问题,关键是要对问题有智慧的认识。理论与实践证明,制度创新、构建钢铁般坚硬的制度网络,是做好人员、事务和活动管理的根本出路所在。制度是规制行为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法律、法规、政策等明文规定是正式或比较正式的有“硬度”的规则,而习俗、民风、口头要求、讲话精神等属于非正式的“软性”规则。“软”、“硬”兼施,必有所成。 制度是资本,制度资本的价值仅次于人力资本而大大高于物力资本。换句话说,人才比制度重要,而制度比金钱重要。正因为如此,制度资本的投资和获取难度极大。简单程序、小范围投票、一纸文件、几次讲话,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制度安排。即使强制“出台”也会因为难以被当事者接受而无法落实。 制度创新与建设要像引进“外资”一样,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制度借鉴远比资本引进重要。引进新的制度安排,要在了解内容、分析功能、明确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出新的制度方案,再经过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之后,由立法机关或政府部门颁布、实施。一旦实施,任何人都得遵守,一个例外,就会让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丧失,刚性结构轰然倒塌。 用刚性制度治理公款吃喝问题才是治本之策。要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实现三个目的:管住钱、管住人和管好环境。刚性的制度要发挥三方面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作用。一是“吃不到”。让想大吃大喝的公职人员无法从公共财政中获得支持,无法报销餐费,想吃就自掏腰包。二是“不敢吃”。让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涉嫌违纪、违法公款吃喝的人不敢吃。不只是不敢用公款吃喝,接受权力觊觎者或利用者的宴请也不可以。三是“不想吃”。即使有机会和条件,也会出于自身健康、高质量生活追求和社会资源节约的考虑,而放弃不当的、过度的吃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