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朱佳木:风险与应对风险的法宝
发布时间: 2015-07-01    作者:朱佳木    来源:人民论坛 2013-02-28
  字体:(     ) 关闭窗口

   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面前既存在风险和挑战,也存在应对和战胜风险、挑战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最大法宝,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我们一定能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风险与应对风险的法宝

——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

 

小康社会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标准逐渐提高的目标

   人民论坛记者:有专家指出,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体现了党对自身执政能力的高度自信。请问,您对这一目标是怎么理解的?

朱佳木: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他当初的设想是,在20世纪末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由温饱社会进入小康社会;然后在21世纪,再用30年到50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战略,党的十四大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原定1980年翻两番的要求,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党的十五大又把21世纪的头20年分为两个阶段,即头10年实现GDP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到2020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一方面宣布在进入21世纪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另一方面指出,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要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此后,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这次十八大的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又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说明,我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内涵越来越丰富,标准越来越提高。同时也说明,我们距离最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也越来越接近,可以说已到了冲刺阶段。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人民论坛记者:冲刺阶段的风险和挑战往往更大,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时间,我们要应对哪些挑战?

朱佳木:中国有句老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做一件事,越到临近完成,难度越大。现在距离2020年还剩下8年,可以想象,要在这个时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种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时候会更多更大。这些风险和挑战有可以预见的,也有不可预见的;有来自经济和生态领域的,也有来自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

从经济和生态领域看。第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严重,潜伏的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例如,质量、效益不够高,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生态代价过大。第二,我国经济总量10年来由世界第6上升到世界第2,许多工农业产品均处于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占有量都偏低。例如,我国的人均GDP和人文发展指数在世界排名中都在100位左右;钢的人均产量仅相当于日本、韩国的一半,粮食人均产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第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现在,我国许多机电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就连出口服装和鞋等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大部分品牌也是外国的。第四,人口、环境对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目前,人口中性别比和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65岁以上的老人接近人口的10%,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届时很可能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另外,无论地表还是地下的资源都相对贫乏。例如,人均耕地仅为世界的二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的三分之一;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近60%,战略储备仅有一个月进口量。

从社会和政治领域看。第一,城乡和区域差距仍然较大。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二,党风不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腐败案件多发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第三,各种错误思潮泛滥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

从外部环境看。第一,以美国为首的世界霸权主义力量,利用自己经济、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对我国采取遏制加接触的两手政策,挑拨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鼓动、组织中国周边的反华势力,支持、资助中国内部的分裂和敌对势力。第二,我国在市场、资源、金融等经济问题上,与相关国家的矛盾有所加剧。例如,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一些资源大国抬高出口价格,美国搞量化宽松、滥发货币,等等。

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要在余下的8年时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确实十分艰巨。但从另一方面说,当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另外,有前面几十年打下的基础,再用8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是一个过高的指标。

人民论坛记者: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怎样的态度?

朱佳木:指出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不是要被它们吓住,而是要为了使自己保持清醒,增强忧患意识,防止被成就、胜利冲昏头脑。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从来是在困难和战胜困难中度过的。同样,对于今天和明天的困难,也要树立战胜它们的信心和勇气。因为,我们面前既存在风险和挑战,也存在战胜这些风险和挑战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最大的法宝,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正如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政治优势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为什么要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该如何认识“三个自信”?

朱佳木:人类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可以也应当相互借鉴,但不存在“普适”的模式。我们不赞成中国照搬别国经验,也不赞成别国照搬中国经验。如果说有一个“中国模式”,这个模式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种模式。如果说有一条“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只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说这条道路具有“普适”的意义,这个意义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政治优势,这是我们对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充满信心的根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有人说“中国模式”是“一党执政加市场经济”,言外之意是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用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加资本主义的办法。这种理解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只要尊重事实就会看到,中国发展速度之所以比较快,在最近世界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之所以比较小,并不是由于中国只有一个党执政,而是由于这个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纪律的党;并不是由于中国实行了一般的市场经济,而是由于这个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是服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切合中国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事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既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总体和谐,有利于各个民族、各种信仰的人在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基础上的大团结。这条道路和这个制度已经保证了当代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也一定可以保证它今后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理论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组成的,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因此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当今中国最有科学性、最有系统性、最有预见性的思想。它引导我们在过去30多年里由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也一定可以引导我们战胜今后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进入新世纪后,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而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实现速度和经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和集体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当前和长远利益。这个指导思想所针对的,正是我国发展中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预见,只要把这个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就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克服和抑制,发展就一定会实现可持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最关键的条件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要使中国13亿人民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且保持昂然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使中国集中精力谋发展,并且处于外有和平、内有稳定的环境,在当今的中国,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做到。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从中央到地方、遍布各系统各领域的严密组织系统和纪律检查系统,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克服自身缺点、纠正自身错误、清理自身肌体的传统,有为中华民族复兴奋斗90多年和执政60多年的历史。因此,她有不同凡响的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有凝聚团结13亿人民的亲和力,有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员力,有克服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征服的战斗力。这是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备的。 

只要自己不乱,任何外来势力都奈何不了我们 

人民论坛记者: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更能坚定中国人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需要构建怎样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形象?

朱佳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近代以来曾有过受尽欺凌、侮辱的历史,与世界上各个被压迫民族有着共同的命运和感受。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便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又提出求同存异、加强团结的方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30年来,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己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战略,不以意识形态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持同发达国家的战略对话,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国现在发展水平虽然还很低,但一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努力应对能源、粮食、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我国周边个别国家虽然出于浅薄的动机,在某种势力的怂恿下,不时挑起事端,制造麻烦,但它们失道寡助,难以编织出新的“反华同盟”。而且,以中国的幅员、人口和经济总量,只要自己不乱,任何外来势力都奈何不了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强不息,埋头苦干,把党的十八大精神真正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到建党100周年时,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采访整理: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

 

责编:肖楠

    1. 坚定全面小康的目标自信
    2. 在引领新常态中率先推进全面小康
    3. “发展”一词出现90余次意味着什么
    4. 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5. 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
    6.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行动指南
    7. 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8.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9. 武力 李扬:新世纪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回顾与思考
    1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遵循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