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文化教育科技
青少年应对网络压力需专业帮助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青少年上网时会遇到什么?他们会如何处理?青少年在网上的接触和相处如何影响其现实生活中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学者研究显示,青少年面临多种网络压力,但很少寻求成年人的专业帮助。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尔曼(Robert Selman)和博士研究生艾米丽·韦恩斯坦(Emily Weinstein)研究了青少年匿名发布在A Thin Line论坛上的2000多篇帖子。该论坛旨在帮助孩子意识到数字滥用的风险并阻止其蔓延。在这些帖子中,他们发现,青少年一再谈到六种压力:1.被模拟或者受到黑客攻击;2.被驱赶出局并且被羞辱或侮辱;3.受到欺辱、骚扰和人身攻击;4.某些人的数字通信让其感到窒息;5.账户或电话信息被盗;6.对那些索要亲密照片或访问账户的请求倍感压力。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这六种压力可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经典的网络欺凌行为,如第1、3种压力;第二类是青少年管理和处理数字领域亲密关系所引发的系列问题。
  在进一步分析这两类压力时,他们发现,较之网络欺凌,第二类压力较少得到关注。第二类压力产生于相互交往中,一开始可能并无敌意,但随着年轻人交往的增加,他们承受的压力会不断上升,最后导致他们手足无措。
  研究者表示,青少年往往倾向于从非正式的渠道和同龄人那里寻求帮助,而非向从事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或教育工作者咨询意见或寻求帮助,尤其当这些问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情感问题时更是如此。只有当问题涉及个人安全时,他们才倾向于向成年人寻求帮助。
  韦恩斯坦表示,青少年学会处理与朋友和伙伴在数字领域的交流十分重要。同龄人的建议往往不可依赖。比如“切断联系”是最普遍的建议,虽然其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具可行性。
  为帮助青少年应对这类数字领域的压力,该研究团队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经常倾听,尽量不要轻易打断青少年的倾诉;二是对青少年经历的“社会—数字领域”挑战的广度表示理解,在他们处理这些问题时表达同一立场;三是要认识到尽管青少年面临一个新的数字环境,很多对行为的价值判断以及处理技巧并不是新的,应当辨别他们的个人需求,帮助他们与他者建立有效交流的自信。(褚国飞/编译)

查看原文
    1. 更科学地帮助留守儿童
    2. 如何帮助农民工实现创业梦想?
    3. 群众监督是最有力的帮助
    4. 做公益,其实是在帮助自己
    5. 多些理解支持,多些关心帮助
    6. 你的贫困就是我的痛楚
    7. 关键时刻拉人一把
    8. 帮助学生决定自己的未来
    9. 常内省 大有益
    10. 帮助更多青年创业追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