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从美国学者谈中国民主说起
发布时间: 2016-10-18    作者:叶小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3-04
  字体:(     ) 关闭窗口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关于中国民主,不时有来自西方的批评。有的表露了用其政治模式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普世价值和绝对标准,来对中国照搬照套、削足适履的政治天真;有的则包藏着企图将“颜色革命”从苏东推到中亚、从中亚席卷非洲,再从非洲蔓延到中国,搞乱中国、颠覆中国的政治祸心。

  但也不乏有识之士的客观分析。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其《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提出,美国实行的西方式民主制度是一种“横向民主”。而中国则与其文化传统和国情相适应,实行一种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所形成的新政治模式,与西方“横向民主”不同的“纵向民主”。西方人心目中的自由、民主社会,是一个横向结构,由无数“个人”“平等地”选举出自己的领导。而“纵向民主的主要优点在于,使政治家们从为了选举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奈斯比特认为,这一模式显然是中国30年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如果中国建立的是西方式的“横向民主”体系,大量精力会被浪费在竞选的争斗之上,大批候选人会提出无数个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容易导致混乱,是珍视和谐与秩序的中国人不愿看到的。因此,中国没有以民主改革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分裂局面,而是在一党执政体制内进行了调整,通过倾听自下而上的声音并且保持高层的决策权。“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领导一个如此庞大复杂的国家走出贫穷、实现现代化了。”

  奈斯比特正确地看到了中国国情对于政治体制选择的基础性作用,看到了“纵向民主”的特点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但他未能进一步剖析,如何实现这种有效结合并确保其民主性质,如何做到不断地“通过倾听自下而上的声音并且保持高层的决策权”,使“纵向”也能“民主”,也是“民主”?

  其奥秘,就在于中国大力推行的“协商民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人民当家做主;它与选举民主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重民主架构;它在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社会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促进了平等、合作、和谐、包容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中国的民主建设,要问人何议,更在己何为。以“协商民主”论,实施的关键,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各级党委都要“增强开展政治协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施的前提,在于参与方平等相待,协商环境友好、氛围融洽,主持公正公道、善于整合,主导让人说话、导出真知;实施的保障,在于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使协商制度科学化、公开化、具体化,使协商过程可规范、可操作、可监督。

  当前,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需要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能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并且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协商民主”大有可为。(特约评论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叶小文)

    1. 中国经济转型取得可喜进展
    2. 美国学者:中国崛起对美国不算坏事
    3. 近十年美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正面评价及意义
    4. 迅速发展的海外“中共学”
    5. 张蕴岭:中国有制度软实力优势吗?
    6. 傅高义:美国人对中国有很多误会
    7. 青少年应对网络压力需专业帮助
    8. 西方学者肯定中国抗战地位和作用
    9.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
    10. 共产党是完成人类历史过渡的核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