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经济转型的路径演化与转型经济学的嬗变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23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大转型与转型经济学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30多个国家踏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催生了一门以经济转型为研究对象的转型经济学。它旨在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转型的动因、方式、路径和绩效等问题,探寻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并为转型实践提供政策建议。
  转型初期,占主导地位的转型经济研究范式是新自由主义范式。该范式继承了自亚当帨斯密以来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将市场经济视为最有效的经济体制。在政策层面,其核心主张体现为推行“华盛顿共识”。这一“共识”囊括了以自由化、私有化和宏观经济稳定为核心的十条激进改革纲领。前苏东国家几乎照搬了这套纲领,以图实现从计划到市场的一步跨越。
  华盛顿共识主导下的转型经济学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即关注通过什么样的政策来完成价格自由化、贸易自由化、产权私有化、经济国际化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二是强调转型速度的重要性,即迅速而同步地推行各项改革,造就转型的不可逆转之势;三是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即主张全面移植西方经济制度,实现与西方市场经济模式趋同。
  经济转型的路径分化与转型经济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与新自由主义的预期不同,经济转型的路径并未趋同,而是出现了大分化。俄罗斯等国虽然遵循了华盛顿共识,却长期陷入经济衰退;并未采纳华盛顿共识的中国却取得经济持续增长的转型奇迹。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迫使转型经济学超越新自由主义的狭隘观点,并由此出现转型经济研究范式多元化的趋势。
  在转型经济学中,对新自由主义做出严厉批判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是演化经济学范式。该范式将市场经济视为一套信息处理的手段。由于经济主体具备有限理性,只能在长期摸索中搜集有用的信息。激进式转型摧毁了原有经济组织,社会主体无法迅速积累起适应市场运行的知识和信息,必然导致经济崩溃。渐进式转型为经济主体提供了稳定的适应性学习环境,便于他们积累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因此转型过程更为平稳。
  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挑战的另一个重要研究范式是制度主义范式。该范式认为有效的制度安排能为经济主体提供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促使其将资源禀赋投入创造财富的活动中,推动经济发展。激进式转型虽然摧毁了计划体制,却未能迅速创造出支持市场有效运行的制度安排,结果使俄罗斯等国陷入“制度真空”。中国转型取得良好绩效的原因就是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为跨越转型鸿沟架设了桥梁。
  第三个有影响力的研究范式是新比较经济学范式。该范式认为,经济体制是由各种组织、规则和治理机制构成的制度系统,由于存在制度关联性和互补性,经济体制必然呈现多样性特征。历史上形成的“文明资本”对后继制度产生重要影响,盲目移植外来制度并不能增进体制绩效。转型不是向某种“最优”体制趋同的过程,而是呈现出多元发展轨迹。
  这一时期的转型经济学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从早期的政策性争论转向更为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构建;二是在比较激进与渐进两种转型方式的基础上,反思华盛顿共识的内在缺陷;三是有关经济转型的观点出现分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转型的成功经验及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经济转型深化与转型经济学研究的新议题
  进入21世纪,转型国家迈向转型深化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多数转型国家造成严重冲击,这再度引发国际社会有关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并为转型经济学提出崭新的研究议题。
  首先,转型经济学需要对转型的目标模式做出深刻反思。转型初期,美英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成为许多国家向往的目标。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仅在以往的转型中引发严重危机,而且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遭受重大冲击的今天也显得极度脆弱。后危机时代,建立何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争论已在全球展开,转型国家也面临重要调整,这势必要对“无为政府+大私有化+自由市场+金融创新+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做出必要修正。
  其次,需要对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新自由主义的诱导下,前苏东国家出现了两种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是以中东欧为代表的外资主导型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它们都是具有严重依附性的发展模式,使转型国家丧失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只能服从于发达国家设定的不平等国际经济秩序。如何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国家面临艰难抉择。
  最后,探寻通向有效国家治理模式的路径。成功的转型不仅需要经济领域的变革,更需要将变革推进到政治和社会领域,建立起政府、市场与社会互惠共生的有效国家治理模式。就转型国家而言,政府能力薄弱与社会结构断裂是造成治理危机的深刻根源,而全球金融危机再度凸显了市场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政府治理与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在后危机时代,改进政府治理结构,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成为转型经济学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师,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查看原文
    1. 转型国家的民主挫折与民主巩固
    2. 经济转型路径整合可行性探析
    3. 中东欧国家金融银行业开放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研究
    4. 中国到了和第三世界说“再见”的时候了么?
    5. 中国转型模式
    6. 陈莹峰:发展中国家转型和变迁的经济发展分析
    7. 复苏与改革:中东欧尚未完结的转型之路
    8. 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9. 文化传统影响经济发展模式
    10. 刘路平: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解读新常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