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一个拐点、两个指数和两个陷阱”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1/27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图为刘晓明大使在剑桥大学演讲

  近几天,瑞士小镇达沃斯再次吸引着世界的目光,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上官贾云集,共同探讨“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中国声音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伦三岛,中国亦成为经济界的关注焦点。1月25日,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经济学会举办了主题为“前方之路:对新兴世界和贫困问题的展望”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受邀出席,就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等问题发表演讲,向与会者阐述了中国经济的成就与发展前景。
  演讲中刘晓明指出,中国是新兴世界或新兴经济体的领头羊,也是迄今发展最成功、最稳定的新兴经济体,而就减贫而言,中国则是人类减贫事业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的减贫主要遵循三条宝贵经验,即经济发展是源泉、区域平衡发展是途径、贫困地区自身增长能力是关键。刘晓明强调,减贫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发展问题,中国尽管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中国今后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是发展问题。
  刘晓明结合“一个拐点、两个指数和两个陷阱”五个热门词汇谈了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介绍了中国今后发展的一些举措和思路。
  其中,“一个拐点”是指“刘易斯拐点”。刘晓明表示,从发展中经济向发达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转折点的出现只是给中国经济发展敲了一下警钟,它促使中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红利”效应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通过“改革红利”得到新的释放。所谓“用工荒”只是暂时现象,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会弥补廉价劳动力减少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而人口政策的调整也可以有效扩大就业人口基数,促进中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两个指数”分别是指“基尼系数”和“PM2.5指数”。刘晓明指出,作为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中国的基尼系数近十年都超过了0.4这一公认的警戒线,在国际上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凸显了中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近年来中国政府努力通过多种手段来达成这一目标,取得一定成效,而下一步还是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处理好市场与效率、发展与分配的关系,既要抓科学发展,也要抓收入分配,把蛋糕做得更大,分得更好。
  谈到“PM2.5指数”,刘晓明指出,PM2.5这一气象学术语已成为考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经济学难题。如何来降低PM2.5浓度,其实就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观念问题,即是否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GDP的增长?答案是显然的。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生态建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五位一体”的改革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刘晓明说,上世纪后半期,伦敦能够摘除“雾都”的帽子,相信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和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中国政府同样能还民众一个蔚蓝的天空。
  五个热门词中的“两个陷阱”则是指“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刘晓明说,不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增长停滞、危机频发、社会动荡等问题。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中国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是要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增长动力;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扩大内需;三是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保障等社会问题,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让人民普遍享受发展成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对于“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刘晓明指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不断有人渲染“修昔底德陷阱”这种历史宿命论,认为新兴大国一定会挑战既有大国,而既有大国必然要回应这种挑战,战争是唯一的出路,这是大国政治注定的悲剧。刘晓明说,历史不是自然科学,不存在所谓的“铁律”,人们记录历史的目的就是提醒后人不要重犯历史的错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对外政策的目的就是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中国不会走历史上一些国家走过的老路。近两年,中国提出并逐步丰富了“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是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与其他大国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相信世界之大,完全有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空间,也有世界各国共享繁荣的空间。
  刘晓明最后表示,中国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规模和挑战前所未有的复杂课题,不会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13亿中国人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在未来的岁月续写“中国经济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为世界的增长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查看原文
    1. 社会发展出现明显“拐点”
    2. 外贸出现拐点了吗?
    3.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重要标志
    4. 任志强挺楼市:今年不会现拐点 外资机构频预警:泡沫要破
    5. 朱隽:当拐点来临的时候
    6. 贺雪峰:以转型升级应对“农民工拐点”
    7. 全球经济迎来加快增长拐点
    8. 提高经济“拐点阵痛”容忍度
    9.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人口红利拐点或于2015年到来
    10. 廉思:“拐点一代”新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