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制图:李姿阅 核心阅读 在我国外贸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们要逐步转变一味追求高增长的观念。未来,外贸增速略高于GDP增速或与之持平可能会常态化 入夏,广东东莞街上的货柜车明显多了起来。塑料、牛皮、橡胶,一车车工业原材料通过海关口岸,运送到分布在东莞各地的制造工厂,加工成箱包、玩具、运动鞋,又出口到世界各地。“6月以来,工厂的订单比年初增加15%以上。”东莞一家家居用品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说。 订单增加,外贸回暖。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值在一季度下降3.8%的基础上,逆转为增长1.8%。特别是5、6月份,进出口的增幅逐月扩大,外贸好转态势进一步显现。 外贸回暖 5月份外贸进出口增速由4月份的下降1.4%逆转为增长1.5%,6月份扩大至5.6% 从海关统计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走势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进出口呈现逐步回暖态势。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下降1.4%逆转为增长1.5%,并在6月份进一步扩大至5.6%。 二是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呈恢复性增长。6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1.79万亿元,增长9.6%;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57万亿元,增长2.8%;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0.93万亿元,增长1.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认为,当前外贸回暖,是多种因素共同带来的—— 政策利好。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随后各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各地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有力地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 外需回稳。6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渐加速,全年增速可达2.8%,较2013年提升0.4个百分点。 当前,外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继续改善。随着我国在金融、财税、商务等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对提高贸易效率、增强贸易竞争力、扩大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将起到积极作用。 上半年,一些新型的贸易业态迅速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杭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杭州下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园区自去年7月8日开园以来,已出口货值500多万美元。一年来海关监管验放邮包28.07万个,涉及178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从绝对值上看,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的货物货值还不大,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业态,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觑。”郑跃声表示。 海关总署调查显示,今年5、6两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分别为42.3和42.2,为近两年最高和次高。二季度,海关发布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平均为42.1,较一季度上升0.5,预计三季度我国出口增速较二季度将继续加快。 空间受压 要素成本增加、贸易保护盛行,外贸重回两位数增长已不现实 当前,在稳外贸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的情况下,外贸已经企稳回升,但期望外贸重新回到过去两位数高增长的轨道,恐怕已不现实。 郑跃声认为,尽管从上半年走势看,我国外贸趋于好转。但从中长期看,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发展的因素还有不少。 首先,外贸要素成本增加。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持续削减和水、土地、能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持续上升,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内的10多个省市相继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约为14%。浙江一家塑料企业的老板表示,目前工人工资大概至少要占到全部成本的1/3。此外,与前些年相比,房租、水电、物流,没有一样是不涨的。“即使订单有了,也不赚钱。” 6月份,海关对近20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61%的企业认为当前出口的综合成本同比在增加,65.2%的企业反映劳动力的成本在增加。 其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摩擦加剧。今年2月,世贸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监督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到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36.6亿美元。 7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继2009年轮胎特保案之后,美国对我国轮胎设置的又一贸易壁垒。 山东一家轮胎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美国市场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地,占销量的1/3,如果美国对进口的轮胎关税提高10%,轮胎出口企业就根本无利可图。”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为振兴本国经济、扩大就业,纷纷采取措施促进制造业回流,对外投资降温、外部需求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我国出口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商务部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土地、资源和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原有较高水平上继续升值,对出口形成抑制,加大了出口增长压力。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下降了0.6个百分点,在欧盟和日本分别下滑了0.9和2.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的同类产品在欧美市场份额同比分别提升了0.6、0.3和0.4个百分点;越南、泰国、孟加拉的同类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分别提升了1、0.4和0.1个百分点。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欧美日等主要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 转型换挡 应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视发挥进口的作用 外贸运行的起伏一直与国际市场的冷暖变化紧密关联。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分化,在发达经济体普遍遭遇困难的同时,新兴经济体也遇到新挑战。 在我国外贸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们要逐步转变一味追求高增长的观念,转而接受并适应中国外贸适度增长的事实。未来,外贸增速略高于GDP增速或与之持平可能会常态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认为,就外贸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比较优势快速转换的时期,与改革开放初相比,传统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以出口为导向发展经济,中外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外贸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表示,在经济减速换挡的现阶段,要实现对外贸易的转型,需要更加重视供给面的改善—— 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过去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是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当下要实现外贸的新发展,需要提高一线工人的受教育水平,培育人力资本优势;创新管理机制,降低供应链成本;加强沿海内地合作,打造新型的国际贸易平台。 另一方面,进一步重视发挥进口在外贸中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口进入低速增长通道,而进口总体平稳,外贸结构趋向平衡,这是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迈进的必然过程。 隆国强表示,出口结构的转型不仅仅是企业转型,而是整个经济的转型。评价外贸质量,除了看外贸出口的增速,更要看占有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外贸出口的长期方向重在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效益、打响品牌。 海关数据显示,过去10年出口增长最快的已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而是船舶、汽车、机械设备等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微观上看,眼下一些企业出口困难,但宏观上看,出口商品结构正在发生由弱到强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