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吕莎)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发展亦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在这个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里,人们的诉求可能更多地会关注自身权益的保护,关注自己与周围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对公共事务参与表达出强烈的意愿。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4)》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李汉林如此表示。
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景气指数与社会信心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对社会信心状况的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层面的社会公正、环境质量、物价水平和个体层面的住房状况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影响民众社会信心提升最为重要的事项。
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表明,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 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结构有发生重大转型的趋势,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凸显。中国城市居民对心理和精神生活的不满意度首次超过了对物质经济生活的不满意度,人们追求的生活需求结构正向满足此类民生需求的方向发展。统计结果显示,三年来,各个生活领域受访者对“生活压力”的不满意程度首次位列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