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市因水而繁荣,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1988年,沧州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沧州也将视线从大运河转向渤海湾,而成立于2007年的渤海新区被寄予厚望。用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薛维君的话来说,渤海新区有“4个最”:在全省各类园区和城市中增长速度最快、区域带动力最大、要素集聚力最强、对沧州市的经济贡献率最高。
渤海新区最大的优势是土地。除290平方公里的滩涂和大面积临港口的浅海外,渤海新区还拥有80万亩建设用地和108万亩的未利用地,这也是我国目前沿海临港地区难得的“黄金宝地”。除此之外,渤海新区的其他发展优势亦非常明显:首先是区位优势,其次是交通优势,最后是政策机遇。
如何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成果?渤海新区已经有了自己的“算盘”。
“要打破‘沿海内陆城市’的尴尬,由‘沿海洼地’变成‘发展高地’,必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全力推进渤海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双向开放。”沧州市委副书记、渤海新区管委会主任丁绣峰对新区发展满怀信心。他表示,渤海新区要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桥和深水大港的优势,将黄骅港建设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和北方战略节点,将渤海新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和沿渤海地区重要的丝绸之路经济合作示范区域。
渤海新区制订了清晰的“掘金路线图”——通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港口、产业、城市的互动发展。
从港口发展来看,黄骅港不仅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出海口,也是中西部和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出海口。2014年,黄骅港港口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1.4万标箱。但与周边的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推进渤海新区发展壮大,必须充分依托港口,黄骅港要做大做强。”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金浩表示,伴随一批原油、矿石、煤炭、集装箱等专业化码头的建设,预计2020年黄骅港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亿吨,建设成为国家主要港口和北方国际大港,更将成为欧亚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
从产业发展来看,渤海新区已形成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新材料、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正向着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国家级新型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加快迈进。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建议,“北京、天津有大量产业向外疏解的需求,渤海新区应考虑与京津错位发展,发挥高铁、高速、港口的各自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
从城市建设来看,渤海新区存在“物流强、人流弱”的特点,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各项生活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渤海新区管委会的人员也表示,“在新区港产城‘三大板块’中,城市建设是‘短板’。新区距离百万人口的规划目标差距仍然不小。”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渤海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生活配套能力,强化腹地开发和对外交流合作,尤其要注重和渤海湾其他港口加强合作。依托港口建设发展临港产业,由产业聚集带来人口聚集和城市发展。
“以港聚产、以产聚人、以人兴城”。借助港产城良性互动发展,渤海新区正努力建设成为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