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指导 >> 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武力:用唯物史观夯实“不忘初心”的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 2016-11-02    作者:武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10-21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联想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讲话,深感有必要用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夯实“不忘初心”的理论基础。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透视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严格地说是一门建立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历史科学,其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去发现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及其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也指出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并不是齐头并进、千篇一律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由此可见,中国通过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就不是偶然的,它既是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跟随历史前进的结果。

  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由一个独立封闭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正是在这种危机中,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中国共产党树立了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初心,并历经95年而初心不改。同时,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最彻底的民主革命,为现代化扫除沉疴和障碍而且能够跨越资本主义,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为什么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历史进程中国的民主革命不仅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其标志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民主革命最坚定的领导核心。也因此,这个民主革命的前途就不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在民主革命胜利后走向社会主义这是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所决定的。因此,当1949年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并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后,新民主义社会就成为过渡的桥梁,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自然就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是与社会发展逻辑相一致的。

  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卡夫丁峡谷”这个典故。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马克思借用这个典故,认为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新中国成立后,当完成民主革命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后,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最主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工业化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既不可能允许中国走“资本原始积累”来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道路,而又要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积累资金并保持社会的公平稳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改变了先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完成工业化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决定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苏联开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通过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尽可能地压低消费和平均分配生活必需品,将非常有限和分散的剩余产品拿到国家手里,并采取行政办法配置资源,使投资向重工业倾斜,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工业落后的瓶颈。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积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快建立起必要的国防工业,因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和朝鲜战争、台海危机等,使得中国必须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都使得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并已经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基础上的。换句话说,社会主义不仅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更文明的社会制度,更重要的是具有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但是在20世纪的实践中,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诞生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诞生于那些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的经济落后国家。这些国家虽然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但是并不能通过社会革命跨越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阶段。

  因此当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毛泽东、邓小平都曾经说中国还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虽然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具有保证国家安全(发展国防工业)、社会稳定和实现高积累的优势,但是计划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上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和在微观经济中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弊病,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就发现了,并一直探索如何改革和完善它。1978年以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汲取前30年的经验教训,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来说有两条,一是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弊病的纠正,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因素;二是融入世界经济,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可以说,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而是发展,是社会主义要实现比同等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这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不仅不矛盾 ,而且是一脉相承的。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 “卡夫丁峡谷”,但是不能跨越市场经济,因为它是与现有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市场经济必然意味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存在着“马太效应”,存在着雇佣劳动,存在着“劳资矛盾”,这些都要求“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掌握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兴利除弊,让它为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服务,同时又抑制它控制国计民生的欲望和扩大贫富差距的后果。

  经过67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收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200美元,达到了今天的8000多美元,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其中货物贸易额世界第一,制造业产值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4%提高到14%。这些都证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体现了历史与逻辑一致的唯物史观,而且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个“初心”,是可以在社会主义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过程中逐步接近的。再从全球经济和发展来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得到沿途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标志着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自西向东传播的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