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科技人物研究
袁隆平:方向没错不怕到不了岸
发布时间: 2013-08-14    作者:    来源:新京报 2013-08-14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2年9月2日,四川成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到国家杂交水稻基地成都分中心视察。

  袁隆平

  男,83岁,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袁隆平曾于1981年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2000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以及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们习惯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但他自诩为“农民”。

  这位中国最知名的“农民”,年轻时曾挑战世界权威,名满天下时却甘于做稻田耕耘者。如今,他的梦想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让整个世界远离饥饿。

  今年已经83岁的袁隆平嗓门洪亮,精神矍铄,记忆力惊人,能从过去多年前的记忆里捕捉到精确的信息。谈到年龄,他更愿意跟人强调自己肌肉的年轻状态:“弹性,弹性。”他眨眨眼睛。

  在教会学校读书的经历对他影响颇深,有人提出和他合影,他会连忙站起身来,勒紧裤腰带,飙起英文:“让我make up(打扮) 一下。”

  这位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誉满天下。他始终对自身的失败经历轻描淡写,但如果回到最初的起点,袁隆平的出场,更像是一个久远的笑话,而多年后,这个笑话则成了他成功经历的某种调剂。

  第一梦:杂交水稻

  “只要改变配种,优势就能发挥”

  1972年的夏季,如果你路过湖南安江农校的一片四分水稻田,就有机会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又黑又瘦、不起眼的年轻人,赤脚蹲在稻田里。他的眼睛里有藏不住的喜悦,一脸敬畏地拨弄着这些稻穗。

  比起周围的水稻,这一片显得格外不同:一尺多的高度,7、8个分裂——杂交稻的优势,已经开始显露。

  但一到收获季节,年轻人傻眼了。谈起这一次失败,年过八旬的袁隆平自己都觉得是个笑话:“稻谷减产了15%,稻草反而增长了70%。”

  有人奚落他:“可惜啊,人不吃草,不然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前途。”

  他不是没有失败的经历:最初搞无性杂交,闹了许多笑话;搞小麦,没前途;搞红薯,感觉是个搭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天爷在我面前摆了一株特殊的水稻。”他有了研究杂交水稻的念头。

  这个念头当然是荒诞的、非分的,因为他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观点相悖。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和哈佛大学的教科书,都曾明确指出水稻杂交无优势。

  袁隆平的研究课题一提出,就遭到某些权威学者的反对乃至嘲笑,第一次尝试的失败,加剧了这种状况。农校当时的管理层一度就是否要继续而发生争议。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袁隆平郑重地跟反对者辩解,“现在争论的焦点,是水稻有没有杂种优势,我现在用试验证明了有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了稻草而不是稻谷上,是技术问题。我们今年配种不当,只要改变配种,优势就能发挥在稻谷上。只要方向没错,不怕到不了彼岸。”

  第二年,杂交稻品种组合改进,比常规水稻增产30%,杂交稻种植的大门从此打开。

  第二梦:超级稻

  “矮子爬梯子,一点一点来”

  袁隆平已经无数次跟人讲述他的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我们种的超级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他反复强调:“这是我真正做的梦,日思夜梦。”当时这种梦里幸福的体验让他有些恍惚:脑子发涨,心满意足。

  现实里这个关于超级稻的梦,始于1996年,他刚一结束杂交稻的工作,就以研究者趁热打铁的热情投入到超级稻上。

  超级稻,是水稻超高产育种,最早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随后成为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近20年来,这一研究在全世界进展不大。

  一切有关超级水稻的信息,袁隆平都会以一种打猎者的热情和耐性追逐它们,把它们搜集起来,并付诸试验。

  亩产700、800公斤,他花了4年时间;900公斤,他花了7年时间;而1000公斤,他原本打算90岁之前完成。今年,他的目标变成:90岁之前,让水稻亩产超过1200公斤。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袁隆平形容为:“矮子爬梯子,一点一点来。”

  失败了怎么办?有人问他。“也没有关系,我继续努力,精神在那里。人家顶多讲你有点吹牛皮,但是我还是有点根据地吹牛皮,不是瞎吹。”他笑着说。

  这个计划需要耐心,无数次的尝试,以及一些运气。相比年轻时的自信满满,袁隆平多了些谨慎:“如果老天爷帮个忙,风调雨顺,1000公斤的目标今年很可能实现。”他笑嘻嘻地说:“老天爷当了一半的家,要想不失败,也有运气的成分。”

  第三梦:国际稻都

  “全球一半稻田是杂交稻是我梦想”

  比起单纯的粮食产量,83岁的袁隆平更为关心中国和世界未来农业的问题。

  这些年的两会,这位中国身价最高的“农民”,作为政协委员一直在为民提案。他呼吁补贴粮价,改善农民待遇。

  “1000斤粮食,才千把块,但农民投资了好多”,他有些忧虑,“如果农民不种粮,国家没粮食就麻烦了。”

  他还关心年轻人接班的问题,希望通过建立基金和现代农业博物院,焕发农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他也忧心18亿亩的耕地红线无法保住,还曾提案彻查国家粮库。

  对和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袁隆平来说,这些并非是一路坦途,并非所有的提案都得到了采纳。

  袁隆平说,他还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最近一段时间,他提出了一个新鲜的概念,将他立足的长沙打造为“国际稻都”,让这个城市成为水稻研发、展示、交易中心,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目前,全世界有22亿5千万亩稻田,现在仅有不到3亿亩种植杂交稻。

  “全球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能多养活4亿到5亿人,就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袁隆平说。

  但杂交稻在全球的推广,依然是难题。他希望国家的政策要更加开放,并扶植一两个龙头企业。

  他曾想象,未来自己在一个热气球里,站在吊篮的前端,穿过这世界无尽的稻田,一直向前飞去。

  ■ 同题问答

  1、25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时的梦想是什么?

  我记得那一年拿了一个国际科学大奖:让克奖,奖金2万英镑。那时我还在研究杂交水稻,就一个想法,让稻田增产。

  2、作为一个成功者,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我的人生经常失败。比如1964年正式开始搞杂交水稻,一直搞了9年才成功,那其他几年不都是失败了?但最大的失败,我觉得没有。

  3、有什么话是你深信不疑且最想教给孩子的?

  我对小孩子的期望,一是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二是练好身体,这是基础,我现在83岁,身体非常好,是“80后”。坚持这两点肯定没错。

  4、是否有过放弃或不思进取的时候?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光让自己继续前行?

  这个没有,我一直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方向没错,不怕到不了彼岸。失败时就勉励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很有道理。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实习生 许梦娜 湖南长沙报道

    1.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在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
    2. 袁隆平:有人说我是湖南的“精神首富”
    3. 袁隆平改稿
    4. 【海外版】袁隆平:倡建国际稻都 为何要选长…
    5. 委员袁隆平:人民不是小白鼠 补石油不如补农民
    6. 给成绩打个“折”
    7. 水稻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8. 直问袁隆平
    9. 袁隆平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10. 袁隆平的雄心壮志与学术断茬的悲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