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深刻认识和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郑亚军    发布时间:2016/07/16    来源:甘肃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中共平凉市委书记 郑亚军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平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黄河上中游,是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多样,在甘肃东部乃至黄河上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环境。
  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个重要论断。充分地认识到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永续的社会文明,只有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文明程度高”。在实践中,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更着眼于永续发展,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净、地洁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空间,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重要论断。环境保护不是限制发展,而是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面对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调结构、转方式与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绕不开、躲不过的一道“坎”。只有算好长远账、整体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才能真正开创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个重要论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由奔小康到要健康,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能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群众再怎么富裕,也不会有真正的安全和幸福。我们只有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好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富民第一目标,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让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梦想成真。
  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这个重要论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更是一个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只有牢牢把握好生态文明这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汇聚点,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家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从而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按照大地增绿、环境增美和农民增收的总思路,大规模、大力度开展造林绿化美化。在规划上,以“山上治本”和“身边增绿”为目标,统筹推进。坚持把荒山造林作为主战场,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努力维护生态安全;坚持在道路两侧、城市周边、村庄内外、厂矿校园,见缝插绿多栽树、造林添景增绿色。在举措上,以荒山造林、林网绿化、城乡增绿、林业富民和科技兴林“五大工程”为重点,综合施策。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工程,以生态脆弱区为主战场,精心组织实施天保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五期等重点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实施林网绿化工程,以路网为骨架,实行新植与补植、植绿与景观、改造与提升相结合,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景观大道和绿色林荫大道,实现街区绿化和绿色通道全覆盖;大力实施城乡增绿工程,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突出居民小区、企业、农村等重点,在增绿见绿上下功夫,采取拆墙透绿、破硬还绿、增绿造景等措施,增加绿量,提升档次,县县建成城郊森林公园;大力实施林业富民工程,持之以恒抓好苹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建设,狠抓规模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改善与农民致富双丰收。
  着力抓好环境综合治理。一方面,从治本出发,突出调结构、促循环、减排放三个关键。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以环境容量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围绕建设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大力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煤电化冶一体化循环开发步伐,努力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加快创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低碳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技改、节能减排的投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另一方面,从治理出发,突出气、水、土三个着力重点。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控燃煤、抑扬尘、防废气三措并举,加快集中供热工程覆盖范围,下大力气整治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加速淘汰黄标车辆,推广机动车油改气工作。坚持把治河与治污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多蓄水、供好水、治污水、节约水、防洪水”五篇文章,全面启动实施泾河、葫芦河10段江河支流治理工程,颉河、达溪河、黑河等19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严肃查处河道采砂、乱倒垃圾、私设排污口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确保两年内全市所有流域地表水稳定达标。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水保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村镇环境连片整治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从宏观层面切入,从制度建设抓起,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制定平凉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及考核体系,建立体现生态平凉要求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把指标任务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离任审计范围,发挥好引导、规制、激励、服务和保障作用。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制定平凉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加强生态补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对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营造崇尚生态文化的良好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共建生态平凉、共享美好生活”创建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查看原文
    1.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2.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3. 美丽中国建设深入人心稳步推进
    4. 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5. 培育生态文化支撑生态文明
    6. 强化生态意识实现永续发展
    7.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8. 王资博: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9. 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 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10. 从战略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