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香飘海外,西藏旅游强劲恢复,广西打造“中国糖都”……
2009年,我国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各省区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挖掘市场潜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特色产业发展朝着“更绿、更特、更科学”的方向阔步前进。
生物资源开发成绩喜人
日前,云南德宏、普洱等地咖啡鲜果进入成熟期。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报出每公斤19.8元的收购指导价,比同期雀巢咖啡的收购价高出一元多。随着世界咖啡巨头抢购云南咖啡的竞争加剧,云南开始掌握咖啡原料供应的话语权。
作为我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和出口基地,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今年已超过40万亩,预计产量将突破4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5%以上。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熊相入介绍,目前云南咖啡同时向世界五大咖啡巨头(雀巢、麦氏、卡夫、纽曼和依卡姆)提供优质原料。
今年上半年,云南咖啡出口“量值齐增”,出口量1.9万吨,创汇461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16%。据熊相入介绍,未来几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计划增加到100万亩以上,届时产值预计将突破30亿元。
香飘海外的咖啡是云南发展绿色经济、开发生物资源的成果之一。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烟草、蔗糖、茶叶、橡胶、花卉和木本油料等12项优势生物产业。今年前10个月,云南农产品出口达8亿美元,同比增长21%,成为云南外贸的一大亮点。
西藏今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农牧业发展,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和企业竞争力。无论在藏北草原、藏南山地还是藏东森林,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并从中受益。波密县利用当地特有的天麻资源,采用套种耕作方式,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扎木镇桑登村村民次仁旺久种了500多平方米的天麻,今年预计收入能有3万多元。次仁旺久说:“我们全村都种天麻,今年人均收入能增加1000多元。” 目前,波密县已经形成5个天麻专业种植村,年产天麻18.9万公斤,实现产值1523.7万元。
随着特色农牧业的开发,西藏涌现出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的农牧业龙头企业,甘露藏药、奇正藏药、圣露食用植物油等特色农牧产品销往内地。今年8月,拉萨青稞啤酒成功进入美国市场,以30%西藏青稞和70%澳麦麦芽制成的全麦青稞啤酒。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唐卡设计包装,立即吸引了美国人。目前这种青稞啤酒在美国市场供不应求。
特色工业“危”中寻“机”
昆明市东郊凤凰山下,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坐落在这里。生产车间内,焊光闪烁,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铁路专用线上,一台台大型养路机械整装待发,即将奔赴全国各地为中国铁路保驾护航……
作为全国最大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基地,昆明中铁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截至目前,昆明中铁已为中国铁路提供各类大中型养路机械1100多台,国内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生产规模位居亚洲第一。
当前,我国铁路建设全面提速,大型养路机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适应我国铁路高速发展的需要,昆明中铁加快了技术升级改造的步伐,投资12亿元兴建国家大型铁路养护设备产业基地,这个项目被列为2009年云南省20项重大工业项目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昆明中铁呈现出一片生机。
一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行动正在云南加快实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设备、内燃机、轻型货车等装备制造业在全国达到领先或一流水平。预计到2012年,云南装备制造业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作为云南传统重要支柱产业的烟草、电力、矿业呈现出良好势头。据云南省统计局资料,今年前10个月,云南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564亿元,同比增长8.1%;发电量超过9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在实行矿产品收储、优惠电价、优惠信贷政策等措施后,云南矿业今年开始走出低谷,云铜、云锡、云南冶金等大型矿业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广西近年来着力打造食品和制糖、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汽车、机械、电力七大产业,力争到2012年产值全部突破1000亿元大关。同时大力发展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服装、医药、木材加工七个“小老虎”,加快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进程。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广西食品和制糖业去年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逐步实现从蔗糖的“生产省区”向“中国糖都”迈进。
“甘蔗榨出糖,蔗渣做纸张,废糖蜜可制酒精,滤泥制肥回田仓。”这个顺口溜正是广西壮乡人发展循环经济的真实写照。
旅游文化产业大放异彩
我国民族地区拥有神奇壮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产业发展精彩纷呈,一批景点景区在海内外久负盛名。2009年,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大放异彩。
地处西南边疆的七彩云南,拥有昆明、大理、丽江、腾冲、香格里拉等著名旅游城市,苍山洱海、丽江古城、梅里雪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景区让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旅游业已成为云南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5月,国家旅游局与云南省政府签订了《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标志着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正式启动。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00亿元,使云南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云南大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康体等复合型旅游转变,旅游发展再现旺盛生命力。今年前9个月,云南接待国内游客9091万人次,同比增长18.6%;接待入境游客421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19.5%。云南正向着“旅游强省”的目标迈进。
在雪域高原西藏,旅游业也是重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今年以来,西藏推出了新一轮旅游促销措施,积极推广“中国生态旅游年、大美西藏净土游”的旅游概念,全区旅游业呈现强劲恢复和发展的势头。今年前10个月,西藏接待国内游客512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5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69%;实现旅游总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25%。
进入冬季以来,西藏实施“冬游西藏”战略,把精品旅游线路平均价格下降50%,以藏历新年等传统节庆活动招徕游客。这些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显著效果,西藏冬季旅游呈现出“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面。
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云南,近年来提出打造“民族文化强省”,一批民族文化精品节目走向全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风靡全国,并在世界多个国家巡回演出;今年杨丽萍再度领衔推出《云南的响声》,在国内市场取得不俗的成绩。《印象?丽江》《丽水金沙》《勐巴拉娜西》《湄公河之夜》等精品节目,给海内外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随着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云南正向着文化产业强省稳步迈进。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云南省GDP的5.8%,成为继烟草、电力、矿产、生物资源和旅游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形成令人瞩目的“云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