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政治
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9    来源:文汇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余南平
  近期召开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提出,要在“人才高地”基础上筑起“人才高峰”,实施“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等高峰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市委书记李强指出,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
  发展定位的需求
  从上海发展的定位对人才需求的角度看,要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这本身要求上海以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眼光,分析和看待今天与未来;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又使得上海要以全球卓越城市作为高水平对标,同时也以全球城市竞争力角色出现。放眼世界,“人才”这个通俗而又复杂的概念,再次变成一种稀缺与宝贵的资源的原因是,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综合要素中,由于数字化经济与智能制造模式的推进,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传统的生产力构成中,诸如土地红利、劳动力红利、资本红利等要素的作用在显著下降,特别是在发展水平已经较高的全球性大城市,以人才汇聚、创新叠现的科技引领发展模式不仅已经出现,同时“资本跟着领军人才走”已经成为当下人和资本互动的一种常态。因此,上海要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人才是最宝贵资源。必须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
  发展动力的需求
  《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明确了13个集聚造就高峰人才的重点领域: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上海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高峰人才。
  从上海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来看,上海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规模,服务业经济总量占 GDP在68%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这个高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就必须以内涵式经济增长作为发展动力。从全球新的内涵式经济增长动力来看,以高水平各类人才汇聚为基础支撑的创新和专业化服务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美国的西雅图为例,传统上波音飞机作为全球高端制造总装基地,为西雅图城市提供了工业化时代的全球竞争力,而今天微软和亚马逊公司的创新能力,又使西雅图这个城市再添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时代的发展活力。因此,当今天的全球竞争已经出现城市本身和大型科技“独角兽”公司互动,并产生人才、资本、技术的“虹吸效应”,快速推动城市经济以内涵创新,引领辐射全球发展的时刻,人才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持续高水平发展必备的战略资源。
  制度供给是关键
  从上海吸引全球创新人才的能力和基础来看,上海作为全国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水平较高的超大城市之一,不仅正在构建全球超大城市精细管理体系,既有的“海派文化”中天然的包容与开放,也使得上海城市不仅具有强烈的国际化气息,同时其生活方式多样化也满足了全球人才的需要。因此,上海从吸引全球人才的城市硬件角度而言是有全球竞争力的。另一方面,从软环境的提升要求来看,如何突出和加强“制度供给”给人才创造宽松创新的环境,是上海强化人才战略的关键。价值实现和事业发展是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的自我追求。
  当“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地方之一”这句富有激情的表述,成为上海人才工作的点睛之笔,我们知道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不是一张纸上蓝图———紧盯目标任务,对标卓越一流,以更敏锐的思想、更敏捷的行动,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聚天下英才,向着未来脚踏实地地前行。

查看原文
    1.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
    2.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 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新作为
    4. 实现“四个新作为”,需加快创新转型
    5. 奋力实现“四个新作为”
    6. 上海解放后英国针对国民党封锁上海的对策及成因
    7. 1950~1966年上海市居民零星自建住房研究*
    8. 制度性改革,必须依靠系统集成
    9. 架设传统文化通向现代的阶梯
    10. 以开放引领上海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