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文化教育科技
“神八归来”,带给我们什么?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1/18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新华社记者王永卓编制


  新华网专稿:“神八”归来,关于交会对接、载人航天的话题却远未尘埃落定。与之前的“神五”、“神六”、“神七”工程相比,这次“太空之吻”虽同样万众瞩目,但任务成功后类似“举国欢庆”的场面已经不再复现。归来的“神八”,面对的是人们更加习以为常的目光,甚至还有一些质疑。
  种种疑虑,其来有自。老百姓的眼界日益开阔,不再只满足于围观天上的热闹,更要追问一声门道。遥远太空中的“太空之吻”无论加上怎样浪漫的想象,似乎也与当下纷扰杂沓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那么,载人航天真的无法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任何关系吗?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20年的花费“不及美国一年的投入”。从横向比较上来看,中国载人航天不算“烧钱”。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在疑惑,这钱到底花得有什么意义呢?归根到底,“烧钱”不“烧钱”的问题,问的是“花在哪儿”、“值不值”。
  载人航天能带来什么?
  直观上说,载人航天“看得见”的成果,就是正在运行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和实验室里搭载的各种科学试验。而透过这些直观的成果,一次载人航天试验,背后是成百上千项科技创新,是技术更新引领的产业升级,是各种相关产业的直接间接受益,是一批又一批人才的崛起。
  小至婴儿纸尿裤、纯净水净化技术,大至卫星导航系统、数控系统,都是缘起于航天科技,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慢慢“走下神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现今尖端的航天技术,未来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仍未可尽知,就像上世纪60年代应美国军方计划而诞生的互联网,在进入民用领域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当时又有几个人曾料想到呢?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新华社记者王永卓编制
  除了这些眼前和长远的物质成果之外,每一次载人航天的成功,无形中又是一次全民科普,一次对追求科学精神的唤醒。而航天人身上严谨、务实、尊重科学的工作作风,无疑是当前社会所亟需的。载人航天取得成功的激荡,当然并不足以解决所有人的所有生活难题,但航天人勤勉、踏实、精神昂扬的群像,依然可以成为映照人们心灵的一抹亮色。
  康德有云:“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哲人追索星空,是欲寻觅心灵栖居之所。而人类目前进行的太空探索,则有着更加现实的目标。地球资源的日渐匮乏,催促着人们探索新的家园。然而探索新家园的“门票”就如诺亚方舟一样,并不是谁都可以挤得上。曾经在过去的百余年间错过了太多的我们,此刻是要紧紧追上,还是要再次被落下?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主伞打开新华社记者王永卓编制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缓冲发动机点火新华社记者王永卓编制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返回舱着陆新华社记者王永卓编制


查看原文
    1. 张京男:航天行业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2. 中国航天发射场呈四足鼎立:沿海内陆高低纬结合
    3.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 以忠诚铸魂 以责任立世
    5. 努力学习钱学森的创新精神
    6.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7. 太空,永无止境的探索
    8. 人民日报社论:空间探索的重大跨越
    9. 我国航天新突破:嫦娥二号到达150万公里外深空
    10. 航天志愿者代表中国踏上人类首次模拟探索火星之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