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百年华诞。钱老一生功勋卓著,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我从1961年毕业回国后,就有幸在钱老领导和关心下工作。他的爱国情怀、科学态度、创新精神、诲人不倦培育后人的风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声和国家、民族的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知识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学习钱老的创新精神,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永不满足是创新的内在动力 钱老在多个学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但他从不保守、从不满足,一直倡导和推崇创新。钱老说过:“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主要的就是创新。”钱老强调的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不断探索求新。他28岁就与导师建立了“卡门-钱近似”公式,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后来又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他又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见的理论思维,特别是现代工程科学技术理念、系统工程管理理论、总体设计部思想等。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促使我国航天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投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像当年陈赓大将问中国能否造导弹时钱老所讲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不甘落后于人,是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二、国家之需是创新的广阔舞台 钱老热爱祖国,他于1935年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呆了20年,但“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当他于1955年10月返回祖国后,党中央、毛主席毅然决策实施的“两弹”工程为他的系统工程理论提供了实践的沃土,从而使他与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开创了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同样,国家的需要使载人航天成为可能。载人航天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越性。1992年9月21日,我参加了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的汇报会,领导同志们在我国经济状况虽大有改善、但尚不富裕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在强调它的重要性时说,即使动用国库黄金储备也要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情景,直到现在仍然历历在目,备受鼓舞的同时,也不断鞭策我们拼搏奋进。 三、战略思维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钱老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科技帅才。他总是站在高处,望着远处,谋划未来,他的战略思维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全局性特点。自1955年回国后,钱老先后领导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及各分院等科研机构。先后主持制定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火箭技术八年(1965—1972)发展规划(“八年四弹”规划)、战术武器规划以及我国人造卫星规划等并付诸实施,使中国航天把握住了战略机遇期。他颇有预见性地提出了中程导弹加一级构成中远程导弹,再加一自旋稳定的固体火箭作第三级,构成运载火箭的主张。1970年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三个月后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号卫星便遨游太空了。他就是这样把发射导弹和发射卫星的规划科学地结合起来了,使我国成为第四个进入太空的国家。从1963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不难看出,他还想得很远很远。 四、继承发展是创新的有力支撑 现代系统思想的复兴始于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从哲学上阐明了系统思想的精髓。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型化和复杂化,要求系统思想不仅能定性,而且能定量。这就需要提出一套具有数学理论、能够定量描述系统各组成部分联系关系的科学方法及其计算工具。于是,军事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应运而生,从而使系统工程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钱老在工程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考察了系统思想所经历的从经验到哲学再到科学的历史发展,逐步明确地建立起了现代工程科学的理念。继承是创新的基石。中国航天50多年,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承袭“两弹一星”精神,奉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航天标准,坚持“总体设计部”“两条指挥钱”的系统工程管理办法,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其中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继承与创新得到了很好的兼顾。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学技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决定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中国虽然已经和平崛起,但现在国际技术合作的政治环境仍无改善。以载人航天为例,国际空间站就不让中国人参加,而且美国宇航局已发表过不止一次言论明确载人航天上不与中国合作。现在我们自己不是也干得还好吗!高科技是买不来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除了遏制还是遏制,我们唯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在科技上占有一席之地。 值此钱老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科技工作者不仅要铭记他的丰功伟绩,更要学习他的高尚情操和创新精神,继承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遗志,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抓住历史机遇,以创新为己任,为我国科学技术顺利发展,为国家战略安全,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