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俄关系中的成就、制约因素与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 2015-06-30    作者:黄庆    来源:国史网 2013-10-19
  字体:(     ) 关闭窗口

  苏联解体以后,中国承认俄罗斯联邦独立,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俄关系取得了质的飞跃。在这跨世纪的20多年中,经过两国领导人以及两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中俄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考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中俄关系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目前已经进入有史以来最健康、最稳定的发展时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成为中俄关系的主流。

  一、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合作共赢是双方的主流

  20多年的发展证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信、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基础上的新型国家关系,堪称睦邻友好的典范http://wwwchinanewscom/gn/2010/11-24/2678429shtml。。目前,中俄在国际事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国关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俄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综合国力最接近的邻国。地缘政治协作是中俄关系的核心特征,这主要基于两国的战略利益以及相互的认知与共识,双方均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已成为两国主流社会的强烈愿望。中俄关系达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新高度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彼此友好关系的发展。苏联解体后,在叶利钦总统领导俄罗斯时期,中俄关系实现了从“友好国家关系”向“建设性伙伴关系”直至“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跨越。叶利钦总统亲自为中俄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定位,对推动中俄关系作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本世纪这十几年来,无论是普京还是梅德韦杰夫担任俄罗斯总统期间,都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他们在许多公开场合和讲话中,都把发展对华关系放在优先位置,中俄两国的务实合作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中俄关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2001年,中俄两国不仅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而且还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使43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成为中俄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纽带。

  其次,中俄省市与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在双边经贸合作中发挥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俄之间的地方合作迅速发展。1997~1998年间,中俄双方不仅签署了《关于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其组织原则的协定》,而且签订了《关于中俄地方政府间合作原则的协议》和《关于中俄两国省州结对开展经贸合作的协议》。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个别领导人也逐渐改变了以往对华消极态度,开始在双边务实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两国多个地方政府之间、多个省州之间结对达成协议,为推动两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等民间团体加强交流,在发展中俄友好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截止2011年12月,由两国各界代表组成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已经召开了九次会议,它在中俄人民之间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积极促进了两国的民间往来。中俄两国的民间团体在举办“语言年”和“国家年”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间外交活动,使两国民众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世代友好的事业中,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弘扬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巩固中俄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俄学术界加强合作,释疑解惑,大大地促进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为中心的俄罗斯学术机构,长期致力于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培养了一批汉学家,而且还翻译出版了多部介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对加强俄罗斯人民对中国的全面认识,对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俄罗斯汉学家以史为鉴,本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态度,谨慎地面对中俄关系中的复杂问题,即便是在中俄关系出现紧张气氛的时候,俄罗斯汉学家也始终忠诚地捍卫着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俄]季塔连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6期,第73页。。中俄双方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两国关系的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中俄关系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跨世纪这20多年时间,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实现了高层定期会晤,政府各部门频繁互访,两国不仅在能源经贸、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也富有成效,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两国政治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俄关系从“友好国家关系”发展到当前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表明两国政治关系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两国完全尊重和支持各自国内人民的选择,从不干涉彼此和别国的内政,在反恐、反分裂方面持相同的立场,在解决各自国内民族问题方面相互支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两国的内部事务,坚决主张国内问题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去解决,外部不得施加压力。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所总结的,中俄两个拥有漫长共同边界的国家和人民不仅能够和平地相邻而居,而且能够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有力地推动两国的国内建设。Разов СС,Прагматизм вместо претензий и недоверия,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11-2009 г

  (二)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20多年来,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体现在快速增长的贸易额上。据统计,1991年,中俄贸易额只有39亿美元,只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9%。到2011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35亿美元。尽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消退,但两国经济合作加深的趋势仍在继续。2011年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中俄原油管道自年初开始由俄罗斯向中国供油。两国在启动煤炭合作上也迈出了重要步伐,今后俄罗斯将进一步增加对中国的电煤和焦煤的供应量。中俄地区间合作也迈上了新台阶,《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正在逐步落实。人民币与卢布实现了挂牌交易,本币结算更加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合作。另外,两国在交通运输、技术交流、木材工业、银行业、航天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三)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两国文化领域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根据《中俄睦邻友好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年)》的要求,2006年在中国举办了“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另外,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了“汉语年”。通过举办“国家年”和“语言年”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2010年9月,胡锦涛主席和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宣布,2012年和2013年,中俄两国将互办“旅游年”。此外,两国的一些民间交往机构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这些都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全面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http://newsxinhuanetcom/polics/2011-07/14/c_121669330htm。。

  (四)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中俄战略协作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俄两国战略协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通过在联合国、“金砖国家”和G20等框架下的有效合作,对于巩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防止了朝鲜半岛危机的尖锐化,阻止了中东问题的进一步升级。两国还通过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与中亚国家的合作。通过扩大与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接触与合作,增强了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中俄之间在国际舞台上富有成效的合作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肯定。

  三、中俄关系中的制约因素

  多年来,俄罗斯政界高层、实业界、军界和文化界对中国和平发展均做出了正确判断,乐于推进中俄关系的发展,这些是俄罗斯社会的主流。但在俄罗斯国内,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美国和西方势力及其追随者对俄罗斯内政的影响,造成对对华关系的误判、误读;俄罗斯地方势力和实业精英在中俄关系上存在着利益分歧;苏联解体后形成的多党制和媒体自由化倾向,致使俄社会长期片面渲染中国的负面形象;俄罗斯民众在心理上对中国的强大和崛起一直不能适应,在认知上也存在很大偏差,容易产生“过度反应”。

  首先,美国和西方势力对中俄关系的离间和干扰。在中俄关系的发展史上,美国因素一直是牵制中俄深入交往的一个主要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为了达到弱俄、遏华目的,不断在中俄之间制造矛盾和分歧。美国政府的一些智囊机构和御用学术团体不时发表离间中俄关系的言论,如声称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将超过俄罗斯,挑拨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合作;称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对俄罗斯也是威胁,暗中鼓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周边国家加强对中国的防范。俄罗斯一度在中俄油气管道铺设问题上摇摆不定,其原因既有日本从中作梗,也有美国在背后怂恿、插手和破坏。美国和西方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俄密切合作,其意图就是要延缓中俄两国的复兴和崛起。

  其次,俄罗斯部分“独立媒体”长期片面渲染,强化了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情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上出现了多党制,其背后各种利益集团相互角逐,政治观点分歧严重。受各党派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俄罗斯一些媒体发表各种不负责的言论。部分亲西方媒体更是成为反华急先锋,他们对中国的报道,“要么很少、要么相当不客观,这也是俄罗斯文化传媒商业化的一个直接后果。”[俄]季塔连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6期,第72页。一些不友好的媒体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从“领土威胁”、“经济扩张”、“人口威胁”直到“军事威胁”等等。一些政客也试图通过煽动反华情绪,或鼓吹激进的“西方主义”来获得选票。至今仍有不少俄罗斯人担心,要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俄罗斯的角色“是开采原料和进行原料初加工,中国的角色是将加工原料制成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在中俄贸易发展及其相关计划的背后,总可以看到一些令人警觉的、不完全符合俄罗斯经济利益的现象。”Фридрих Ахмедович Тринич,Асимметри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связи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достижения и подводные рифы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19 ноября 2008 г把中俄两国的发展和强大看成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部分俄罗斯媒体的片面报道,对俄国民众产生了明显的误导。

  再次,俄罗斯地方势力和实业界精英在中俄关系上出现利益分歧,影响了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长期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俄政界与实业界、经济界之间的矛盾、利益纠葛时隐时现。发展中俄关系既涉及俄国家利益,又涉及俄中央与地方利益,影响到俄政府与石油利益集团、与军工利益集团、还有俄联邦中央政府与远东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此外还受制于俄国内亲美、亲欧、亲日势力的消长。俄罗斯各利益集团之间矛盾,以及联邦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利益分配中的分歧,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

  尤其是在远东合作问题上,不同势力集团意见分歧明显。2009年9月,中俄两国元首正式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两国地区合作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但是几年来,“中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毫无进展”。http://wwwsdpcgovcn/zjgx/t20111010_437884htm。俄实业界一些人士认为,中国没有把俄罗斯视为可靠的伙伴。因此,俄方口头上说吸引中国的投资来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但又为中国的投资设置行政和法律障碍。近年来,虽然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的高层官员多次亲临远东地区,对远东地区的政策也更加积极,但眼下“还没有看到俄罗斯拿出一套统一的远东政策”,“俄罗斯无力对东部领土给予足够的投入。”转引自俄罗斯《国际生活》杂志,2008年1~2月刊。俄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博弈也经常掣肘中俄合作的进展。

  在能源合作领域,代表大能源公司的利益集团的游说和争斗在中俄能源合作中起到了比较明显的负面作用,这些人在煽动“中国威胁论”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俄]卢金:《俄罗斯与日益强大的中国》,《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第2期。。虽然俄罗斯盛产石油,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而中方能源需求旺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两国能源项目在经贸合作中所占比重还十分有限。根据2010年的相关统计,俄罗斯在中国石油进口额中的比例只占6%,在液化气进口中比例占4%。Александр Храмчихин,Традиционное недоверие и нарастающее презрение,В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ях возникает все болъше моментов,порождающих взаимную напряженностъ,Военный 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куръер,9 ноября 2011 г两国能源合作水平远远不符合中俄两国各自的实际需求。

  第四,一些俄罗斯民众在心理上对中国的强大不能适应,在认知上也存在很大偏差,容易产生“过度反应”。苏联解体后,中俄政治关系不断升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这20年间,俄罗斯多数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很有限。对于不少俄罗斯民众而言,目前还不能以平等、平和的姿态看待发展着的中国。中俄在文化历史与民族性格上的差异,包括以前形成的相互认知,潜在地影响了中俄之间深层次信任关系的建立。如何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邻国,一些俄罗斯人在心理上并未做好准备。少数怀有极端民族情绪的学者更对中国国力增强以及由此对中俄经济关系造成的不平衡做出了过度解读,担心中国强大后会有领土要求等等。正是因为对中国抱有成见,导致俄对华政策不时出现摇摆,一些合作项目效率低下。

  此外,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也是直接影响俄罗斯民众甚至官方的对华态度。俄罗斯一些民众不能正视历史事实,尤其是不愿意甚至担心提及历史上沙皇曾经霸占中国大片土地的事实。个别俄罗斯官员也认为,作为史学工作者,不能炒热历史。实际上,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炒热历史”,而是要以史为鉴。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同戈尔巴乔夫谈话时曾经说过一句话:“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研究历史,不是揪住历史不放,而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面向未来。无论是史学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都不能不顾历史事实,更不能歪曲历史事实,而是要以科学而不是自私的态度对待历史。“不能炒热历史”的观点充分反应出部分俄罗斯人不敢正视历史的心态,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人民交往的深度。

  四、中俄关系基础雄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无论中俄两国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缘于优势互补和在国际社会上相互借重,中俄的战略合作都具有坚实的基础。两国共同的发展目标为中俄双方今后展开更加务实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两国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力量均衡,都以推进本国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和北约一直没有停止东扩步伐,通过各种方式向独联体渗透,不断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同时,美国也高调“重返”亚洲,在中国南海问题上拉帮结派,不断向中国施压。中俄两国都面临来自美国的持久压力,处境十分相近。为应对美国及西方势力的威胁和打压,中俄在全球事务及某些区域事务中互有需要,利益交集广泛存在。只要美国独霸全球的野心存在,中俄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就长期存在,相互支持的战略意义也就长期存在。

  中俄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也处于相近的阶段,中俄两国国内面临的共性问题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要想达到小康目标,政治稳定与周边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俄罗斯也经历了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方面的深刻变革,也在不断寻求本国国情与西方市场规则相结合的途径和办法。和平发展、增强国力是中俄两国加强合作的基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将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都把扩大全面务实合作视为促进国家振兴的主要外部条件,都有加强合作和相互借重的强烈政治意愿。

  第二,两国互为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政治基础坚实牢固。中俄两国已经解决边境地区界线问题,《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法律和政治保障。目前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重大政治敏感问题,双方互为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各种合作机制有效地保证了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俄罗斯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发展俄中关系始终是俄外交政策优先方向之一。多年来,两国领导人、政府首脑通过正式或非正式会晤定期交换意见,从而保证了双边关系具有牢固的政治基础。中俄两国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密切但不具有任何依附性。在近20多年相互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中俄之间虽然也有利益分歧和矛盾,但都没有造成国家关系的扭曲,而是通过双方认真对待、平等协商、及时沟通等方式予以解决。

  第三,中俄倡导多极世界,反对霸权和强权立场一致,在众多国际事务中利益接近,容易达成共识。20多年双边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中俄两国对世界的发展和对国际关系准则的理解基本是一致的,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是相同和相似的。俄罗斯领导人一直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认为双方是可以相互倚重的重要伙伴。普京总统最近访华时指出,“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巩固地区和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普京:《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2012年6月5日《人民日报》。中俄一致主张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反对集团政治,反对单边、强权行为;主张双边、多边协调合作,以对话协商促进和平与安全;坚持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切实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反对霸权行径。从叶利钦总统到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历任总统都与中国领导人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正是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一致立场,决定了两国的战略协作具有持久性和稳固性。

  第四,两国互为重要邻邦,地缘互补、经济互补优势明显。中俄两国拥有漫长的边界线,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20年双边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中俄两国充分利用了这种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使之成为巩固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础。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符合中俄两国的切身利益,中俄合作必须是长期的、战略性的,上述观点已成为两国政府的共识。同时,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先进的军工技术,而中国是它的战略买家。在远东地区,俄罗斯的振兴计划和中国发展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互补优势。尤其是两国的能源合作具有战略意义。普京总统曾经明确表示,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提高了能源供应来源的可靠性和多样性;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意味着向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开创了新的出口销路”。在不远的将来,“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够大量出口至中国”。普京:《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2012年6月5日《人民日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必然会给两国带来切实利益。

  结语

  中俄关系发展的20年已为两国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存在某些制约因素,中俄关系的潜力还是巨大的。中俄两国“无论是双边关系中的局部利益,还是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局部利益也是一致的。因此,不仅存在消除两国关系中的现存的消极因素的可能性,而且还存在为了发展和巩固两个在世界舞台上独立自主的伙伴的和平、平等关系的可能性,两个伙伴间不存在不和的原因,完全有理由作为友好邻居和平共处。”[俄]库济克、季塔连科:《2050年:中国—俄罗斯共同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98页。国际大格局和中俄两国国内发展的大局决定了两国长期相互需要、相互借重、利益共存,现实因素将推动双方长期合作。正如俄驻华大使拉佐夫所说,“所有一切都证明,两国的基本利益是相近的和一致的,为继续巩固两国不针对第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客观基础”。Разов СС,Прагматизм вместо претензий и недоверия,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11-2009 г目前中俄之间已经不存在边界等极其敏感的问题,中俄战略合作也拥有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法律保证,两国间还建立了多重合作机制,通过这些合作机制,中俄双方可以客观评估双边关系现状,协调双方利益,及时发现和解决接触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普京在2010年访华期间提出,中俄贸易总额要在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在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只要中俄双方克服障碍,求真务实,发挥出地缘互补与经济互补的优势,上述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1. 论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的三次定位及其形成原因
    2. 探析中俄地区安全务实合作
    3. 人民友好是中俄关系大厦的基石
    4. 不要给中俄互信打楔子
    5. 论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6. 中俄关系中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
    7. 中俄举行第五轮战略安全磋商
    8. 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
    9.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10. “俄中关系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国家关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