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政治
充分发挥社会智库的独特优势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18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薛 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我国社会智库由境内社会力量举办,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社会智库与党政机关智库、高校智库在组织定位上明显不同,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社会智库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研究更客观。智库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出台提供独立、客观、有价值的咨询建议。社会智库相对独立的身份使其更为超脱,可以提供更为客观中立的咨询服务。二是视角更多元。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纳入政策制定过程,是制定公共政策需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社会智库视角多元,可以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有利于将不同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纳入政策视野。三是机制更灵活。社会智库可以采取更加灵活高效的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开展政策研究,承担社会责任。四是渠道更国际。国外智库大都以社会智库的组织形态存在,社会智库更容易与国外智库建立联系。社会智库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召开和参加国际会议,发起和参与国际组织,应邀参与境外交流培训,邀请外方参与境内活动,开展国际合作等。
  应当看到,充分发挥社会智库的独特优势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目前社会智库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从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的情况看,尽管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例如,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高达50多个,而我国到2015年还不足5个。当然,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不能同发达国家简单类比。但这也说明,社会智库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尚不完善,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仍然较多。同时,社会智库的运行经费也是一个难题。目前,政府向社会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尚未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社会智库对其决策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社会智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持续发展,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也很难保持客观中立的研究立场,一些境外资本甚至有可能趁机进行渗透。另外,社会智库与决策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还未制度化、规范化,一些社会智库对政策需求的了解有较大局限性,从而导致其政策研究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供需错配的现象时有发生。
  充分发挥社会智库的独特优势,克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政府、社会和智库共同努力。要消除对社会智库的偏见,进一步优化社会智库的发展环境。比如,为符合条件的社会智库提供登记注册的方便,对向社会智库捐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依法依规开放政府部门的数据和信息,支持高校毕业生到社会智库就业,对社会智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给予方便,等等。要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智库资金保障体系,支持社会智库通过平等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社会智库建设。与此同时,社会智库亟须加强自身建设,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同党政机关智库和高校智库错位发展,不断完善治理结构,积极吸引优秀人才,通过高水平的研究和政策咨询赢得政府的信任、社会的认可和市场的投入。要拓展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建立社会智库向党政机关提供咨询报告、政策方案、规划设计、调研数据、意见建议的制度化渠道;探索建立决策部门对社会智库咨询意见的回应和反馈机制,促进政府决策与社会智库建议形成良性互动,努力让社会智库在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查看原文
    1. 增强智库的舆论引导力
    2. 构建智库生态文明的“共同价值”
    3. 地方志:既是“知库”,也应成为“智库”
    4. 进一步加强社会智库自身建设
    5. 智库成果要让世界 感兴趣 易接受
    6. 汪碧刚:推动高校建设智库 助力现代城市治理
    7. 吴田: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热的冷思考
    8. 中国立场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
    9. 如何加强中国特色高端智库建设
    10. 全球治理中的智库角色及前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