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 2017-08-11    作者:徐云鹏 言实    来源:宣讲家网 2017-08-11
  字体:(     ) 关闭窗口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与思考

  核心提示: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向着全面小康幸福生活迈进,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了,而最具根本性的巨大变化是人的具体化、个性化,中国人民真正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人民已经开始像个人、不像“东亚病夫”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于人的个性和经济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标志着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终极价值和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里程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突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弘扬,体现了党在思考和谋划发展的问题上对根本宗旨的坚持和传承,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也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标志着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终极价值和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里程碑,其科学内涵非常丰富。 

  如今,每当谈及改革开放的变化,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足以令人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话语滔滔不绝。其实,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变化,不仅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向着全面小康幸福生活迈进,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了,而最具根本性的变化是人的具体化、个性化,中国人民真正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人民已经开始像个人、不像“东亚病夫”了。在这个叫做“人民共和国”的国度里,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变得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个性纷呈。人民的存在、人民群众的人格、人民的价值、人民的尊严、人民的命运、人民的平等、人民的选择、人民的自我实现等等,都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尊重与保护。我们能够想象的到,当年中国为八万汶川地震罹难同胞设立哀悼日并下半旗、不远万里实施海外紧急撤侨等,如不是人的具体化、个性化,这无论如何是万万不可能的。今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并驾齐驱、势如破竹。 

  发展的终极价值和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一直在苦苦探求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国内曾有人提出,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用人道主义解释社会主义,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它起始于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曾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中相当流行。尽管这种解释的出发点有合理之处,但事实上,用人道主义抽象地解释社会主义,就是要否定社会主义价值观,张扬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也是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前苏联共产党长期坚持从阶级斗争、以物为本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又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致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民生活非常贫困。戈尔巴乔夫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到,戈尔巴乔夫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经常大声朗读国外对他‘伟大改革者’的评价,有时会读上几个小时,而大量公务文件和反映现实问题的群众来信他却看也不看。”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评价当时的苏共领导人是“一群高高在上的特殊官僚阶层”,干什么事都“以说话开始,以说话结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最终背叛人民、走向败亡。国际共运史证明,用绝对的阶级斗争、物质形态和抽象的人来解释社会主义本质,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早已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界定。在《共产党宣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中,马克思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并且提出了大概的设想,未来社会将会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升,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的自由个性,亦即人的全面发展,它表现为比较稳定的主体性(即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主要是指人的素质、能力、潜能、社会关系、自由个性、人的需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含义应是:一方面,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能均等的获得发展机会,享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在平等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从他人发展中受益,并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带动或促进社会上一切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大繁荣,形成“滚雪球效应”。马克思以人的全面发展来界定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思想。 

  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恩格斯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摆脱愚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不懈追求的最高社会理想,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它不仅是个人自身发展的内容和源泉,而且还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实现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所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这是因为,人们在追求自身全面发展过程中,总会从中不断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我实现或自我发展的满足,产生相应的获得感、愉悦感、充实感,因而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推动着生存质量的不断跃升,从而进一步刺激人们对自身全面发展的强烈追求,这种追求又会自然地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物质生活更加殷实丰富,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可见,建立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最大财富积累,是最大的生产力,是人的追求价值之所在,也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同时,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正在走向命运共同体,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人发展的帮助和引导,任何人的发展本身也会对他人发展产生外溢效应,加剧了发展的互补性和关联性。这就在客观上对如何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确保发展不只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还要有与他人的分享发展、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先富并不是完善的富,全体人民逐步富,才是真正的富,才叫社会主义,才能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产生的显著成效和制度优势。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日益成为深化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渐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索之路。党的十八大修改的《党章》的总纲中,在“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后,特别加上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在基本要求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鲜明地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则更进一步表明我们党提出的发展,落脚于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既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也包括每个具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十三五”规划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指导了五年规划的制定、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成为增进全体中国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路线图。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新命题,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也为确立新发展理念定下了基调。鲜明地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彰显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与运用更加娴熟自如。这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寻求的是发展“最大公约数”,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消除贫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爱所有困难群众,决不厚此薄彼,有亲有疏;就是要物质生产日益丰富,不仅物资保障充足,而且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就是要民主更加健全,充分保障人民政治权利,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就是要法治更加完善,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就是要文化更加繁荣,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心情更加愉悦,情操更加高尚;就是要社会更加和谐,群众生活无忧,各族人民和睦友善;就是要生态更加改善,让青山绿水常在,美丽中国走进生活之中;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就是要国防更加巩固,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有力维护,人民安居乐业;就是要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全面从严治党有效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服务人民、造福群众,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总之,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积极适应人的个性的发展规律,必然会得到人民的呼应和拥护,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调动起全民推动发展的热情和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生活描绘好,努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和方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最高理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针,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必将会更加璀璨绚丽。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