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河北省历史学会和邯郸学院联合主办的“民间历史文献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召开。会议由邯郸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邯郸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思、河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吉庆分别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发言。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副校长鲁书月分别出席开幕式、闭幕式。
张星星在发言中首先强调,历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研究的相关讲话精神。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党史,知史爱党”,“学习国史,知史爱国”,要求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给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两段话深刻阐明了历史科学、历史研究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对社会科学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意义。我们每个历史工作者都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张星星在发言中还谈了正确认识把握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与构建立体的多元的中国当代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体系的关系问题。他认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视野,把握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但是,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是不可能脱离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表象而孤立存在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偏重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研究等倾向,一些部门史、领域史、专题史等中观领域的研究比较薄弱,各领域中大量个案的微观研究许多还是空白,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对历史发展轮廓的整体描述。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源,有着极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要将丰富多彩的历史片断整合成全面系统的历史记述,必须努力拓宽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视野,既要研究高层的核心政治,也要研究基层的社会个案,既要研究文本的政府决策,也要研究实践的曲折发展,既要研究全局的重大问题,也要研究局部的个别事件,既要研究宏观的经济运行,也要研究微观的经营管理,既要研究理性的社会意识,也要研究感性的公众心理,既要研究人文社会,也要研究自然变迁。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许多研究领域还是没有被开发的处女地,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通过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对比较薄弱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研究,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向“通史”方向的转化,以更加全面、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地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图景。
与会学者围绕民间文献以及历史档案与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张金才、王瑞芳、王爱云、张曙、把增强、曹光章、吴超、钟金燕等学者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要议题出发,运用大量历史档案资料,自上而下地对改革开放40年来法治建设、水利建设、教育发展、党建、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肖红松、王胜和姚焱超分别从社会治理、医疗史和粮食流通等角度,运用历史档案,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生在天津、河北和全国粮食系统内的社会治理个案研究成果。王彦民、张思、张海荣、张志永、邓群刚、冯小红、丁芮则对他们收集的个人日记笔记、家族文书、村落档案等民间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从基层社会理解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等方面,强调民间历史文献的发掘利用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档案和民间文献的理论思考方面,李正华提交的大会发言对已出版的丰富文献资料予以梳理,提出文献资料的利用方向,列举出应多加关注的文献名称;董丛林采用“原始民属”和“原始地属”的标准区分“民间文献”和“地方文献”,并提出了区别利用的方法。在民间文献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姚力的“劳模口述和国家记忆”、武吉庆的口述史分析视角、郑清坡的农村调查研究、乔福锦的文献叙录研究、邯郸学院学者的“十里店”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别从口述史、社会调查、文献整理、实践关怀等角度,结合相关的具体研究主题,思考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运用民间历史文献,以及上述研究方法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两方面的相互对应对于深化历史档案和民间文献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需要结合当下的国家和社会发展热点。欧阳雪梅关注到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挑战,指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合理路径。刘仓等学者从文化体制、文化建设、孝老爱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和文化自信等角度阐述其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收集的新史料进行历史梳理和考证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大学术传统,刘广瑞、郭兆斌等学者对明清时期民间文书予以历史钩沉,李延军等学者运用民间文书解读晋冀鲁豫根据地和晋冀鲁豫边区历史。
除了前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外,还有来自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和山东大学的在读博士、博士后等学界新人以及邯郸学院的青年学者与会分享学术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