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姜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发布时间: 2017-10-13    作者:姜辉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7-10-13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者按: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我们怎样认识这种新境界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蕴?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21世纪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

  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七十年”

  回顾历史,从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21世纪中叶,大体上两个世纪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也就是“三个七十年”: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七十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丰富完善,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也就是“第二个七十年”,主要历史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回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问题,如何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等。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在俄国主要是列宁主义的形成,在中国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与初步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到21世纪中叶,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第三个七十年”,主要历史任务是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体现出来,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21世纪中叶,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的伟大历史时刻,这必将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邓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的战略家曾经预言:“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他还满怀信心地预言:“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谋求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政治家的眼光明确地讲: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这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及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历史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21世纪中国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内容和方式,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世界意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沃土上结出更多丰硕成果,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世界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两种并行的趋势:一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的深入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世界化的广泛发展。这两种趋势并行不悖,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多形态的理论形式,也形成了多样的发展路径和传播渠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各国各地区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发展,丰富多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都以不同方式和途径推动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我们立足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在中国实践中形成中国理论,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民族化。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等于囿于本国,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理论成果。我们以世界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理论需要与实践需要,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参照,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维度”和“国际视野”,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大背景、大视野中,更加自觉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每个新成果,都丰富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各国发展有机结合,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把握历史大势,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向人类社会提供丰盈鲜活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以中国发展理念与实践引领塑造人类社会发展新未来。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又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最集中、最丰富、最现实的体现。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理念等,都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意义。正如习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贡献给世界,积极推动和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自觉运用和把握,是对发展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中国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振兴的旗帜

  当前,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是重新思考和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样的大问题的时刻,也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近30年来,经过苏东剧变、资本主义危机、全球化发生波折等重要变化节点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竞争对比态势正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长周期中开始进入了一轮规模较大的衰退期,而世界社会主义总体上仍然处于苏东剧变之后的低潮,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依托和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进入逐渐走出低谷的谋求振兴期。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志性旗帜,引领示范作用在不断上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成为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水平、新内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参照系。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赢得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广泛的制度优势。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衰败形成鲜明对照。21世纪初资本主义危机的一个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效和衰败。福山从“历史终结论”到资本主义“制度衰败论”,表明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衰败失灵;皮凯蒂发表《21世纪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衰败失灵;还有许多西方理论家以各种方式述说着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这些长期以来被视为“永恒法则”的价值信条的虚幻与破灭。因而在21世纪中叶,历史主题和中心任务就是在社会制度方面赢得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广泛的优势,在现实生活中真切而充分地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今天,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党根据本国传统、现实国情和长期治理经验,创造性地推进治国理政事业,创造了不同于历史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独创模式,为解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课题提供了成功答案和崭新经验。

  21世纪初,中国以自己发展的力量与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地位,客观地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引领旗帜。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一些具有历史眼光的国外学者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尽管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或许与我们不同,但他们的世界眼光和对历史趋势的预断对我们具有启示价值。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之际曾坚定而乐观地说:“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始终站得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完全可以说,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充分地显现出来,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巨大历史贡献,也是对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zdwz/2017-10/13/c_1121796417.htm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