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姜又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避免冲突、全人类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范式,也是我国为全世界贡献的解决全球危机和全球挑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就在12月1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主旨讲话中非常明确地界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时代,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家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球参与,不同文明共同进退,需要不同文明体及核心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安全等方面的包容和尊重,其中最基本一条就是“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文化理解的概念源自于人类学的理论反思,它主张相对主义的文化立场,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全球多样的文化样式是不同民族对各自的历史和环境条件的适应,因此,它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理解代表了一种文化尊重与文化宽容的价值观念。在殖民主义时代,世界所有民族的文化被逐步拉入到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体系,无论是非洲部落,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部落;无论是南太平洋岛民还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无论是无文字的原始部落还是像中国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无一例外地遭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侵略和欺凌。然而,这一长达数百年的全球化过程并没有消灭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相反,代表不同文化的民族相继取得独立而建立了民族国家。无论是殖民体系的衰落还是二战后冷战秩序的解体,都表明任何霸权主义的全球治理方式注定会最终失败。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强权国家试图对他国和民族实施单方面的霸权,都将导致局部的或区域性的灾难,全球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来重新定义相互关系。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一种基于文化理解与尊重的处理国家关系的新思维。
继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明确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他的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直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逐步实践的行动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的角度看,就是要坚持正确义利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这种新型的文明交流方式就是不同国家与民族以文化理解为基础,在平等相待、价值中立、相互尊重的文化观念之下展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最终避免文明的冲突,共建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未来。
文化理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创造了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讲话中说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面对这种局势,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而展开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就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也就是说,全球面临的诸如人口、贫困、环境、灾难、恐怖主义、国际犯罪和战争等问题已经不是一国或一个文明所能解决得了的,而是需要东西南北中不同文明区域的人们与国家参与进来,共商解决方案,开展全球协作,形成全球行动。那么,如何才能让全球不同国家与民族的人们积极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中来呢?其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文化理解。也就是说,在全球协作当中,每一个国家的正当利益都能够得到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得到他国的理解。唯有如此,人类不同文明区域之间才能消除隔阂,避免误解,摒弃冲突,从而达成一致的、于人类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行动方案。
在人类不同文明交流、碰撞过程中,我们主张文化理解的价值立场,就是要求所有国家放弃文化帝国主义心态,各民族抛弃各自的文化中心主义主张,在文明之间、区域之间采取一种“入乡随俗”的朴素原则,尊重其他文化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思想信念。当一个民族作为人类大家庭一员的族格得到了相互尊重,一个国家的国格得到了相互保障,亨廷顿所担忧的“文明冲突”自然就可以避免,因为每一个国家与民族都会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全人类共同的命运整合起来,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和安全安定的生活。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新时期国际关系拉入到“人性本位”,需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板块的族群以文化理解来综合、整体性看待我们的世界,形成一种交融性的全球交往。
文化理解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表现为“文化共同体”,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只有形成了全球共识的“共同体”观念才能协调全球行动,解决日益复杂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如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人口流动、网络安全、生态环境、疾病贫困、跨国犯罪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当今国际关系注入了“人性意义”,呼吁全球按照人性本位的原则来处理国际事务。
文化理解意味着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他者的文化,形成全人类的互惠体系,这就为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构建一种多样性表达提供了策略性的可能。建立在“地球村”想象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传统边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但我们只要按照文化理解与文明对话的路径就可以求同存异,去构建一个交融互通的全球交往关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需要我们去理解、尊重世界不同的文化类型,另一方面也需要世界其他民族和文明板块理解中国文化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和位育”理念一脉相承,反映了中国人“和”的文化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求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性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不将自己利益和诉求凌驾于他国或他文化之上,共建一个和谐、和平、开放、包容的全球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