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决民生问题首要的也是根本的出路是发展生产、增加供给,这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到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公有制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奠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仍处于落后状态,落后的生产和急迫的民生需求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逐步深化对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这种所有制结构既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多元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改善民生,拓展群众需求,提高群众收入,保障民生投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相当程度上仍然存在重效率、轻公平以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民生问题仍然尖锐复杂。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进经济与社会机制的改革,坚持民生导向,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兼顾效率与公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成果共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文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