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不应忽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乔金亮
  当前,不少城市的产业结构正在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困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忽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应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配套政策方面全面跟进,用日趋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更亲切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工群体的吸引力
  今年以来,不少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公平公正的美好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笔者认为,在新型城镇化的形势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忽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应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配套政策方面全面跟进,让已经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留得安心。
  当前,不少城市的产业结构正在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困扰。城市为了可持续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并给人才叠加福利,说明已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开放的城市一定比封闭的城市更有发展前途。不过,城市选择发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绝不意味着就不发展普通服务业,不重视农民工群体。因为,一座城市如同一部结构复杂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容量越大,需要的劳动力就越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户籍背后附加了较多的隐性福利,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等诸多方面。大量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尽管对城市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无法享有与户籍人口一样的权益。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以此拉开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序幕。此后中央又提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20年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这1亿人是现在城市里的“存量”,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已经适应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农民工群体。
  从人口红利角度看,农民工群体蕴含着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巨大动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数以亿计农民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的历程,由此创造了数倍于过去的产出。当前,农民工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性不足并存,由此导致不少地方出现农民工荒,供过于求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地政府应拿出与招商引资、招贤纳才一样的热情,更加尊重和呵护农民工。比如,深圳就对无高学历的普通农民工给予更开放的政策,通过户籍与培训双重激励,引导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走蓝领及高级蓝领路线,以融入深圳。
  “城里人、乡下人”“本地人、外地人”,这些字眼正淡出公众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新市民”和“新居民”,称呼上的变化折射出城市管理理念的提升。今后,应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用日趋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更亲切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乔金亮)

查看原文
    1. 为“新市民”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2. 市民口碑是城市最好的丰碑
    3. 农民工市民化应是“十三五”时期工作重点
    4.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
    5. 城市要让市民有获得感
    6. 构建农业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
    7. 谁是市民化成本分担者
    8. 变“权”为“利”是农民工市民化关键
    9. 农民转市民,成本到底有多大?
    10. 为了亿万农民的“市民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