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发展枢纽经济需要国际大视野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江苏省政府参事、东南大学教授 徐康宁
  枢纽经济是以交通、物流、信息等枢纽平台为载体,强化对经济活动和信息流动的集聚与辐射,寻求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枢纽经济突出的是发展流量经济,强化的是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功能,本质上是对发展质量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一种提升。
  不同阶段枢纽经济有不同内涵与作用
  当工业化兴起以后,工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一般在城市)就成了经济发展的枢纽,生产原料、劳动力、资金渐渐向这些地方集中。在工业化阶段,绝大部分的技术创新都是在工业枢纽之地发生的,其中多数都是围绕工业活动而展开的。成为工业枢纽的地方,常常也是市场的集中之地,市场通过交易、信息传播等媒介,对周边地区起到聚集和辐射经济能量的作用。
  城市的快速发展又赋予了枢纽经济以新的内容,枢纽经济开始担负起新的功能。一些大都市、中心城市集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更多,聚集要素的范围比以前广泛得多,经济能量辐射的空间也无比扩大。一个最为经典的例子是,纽约、伦敦、香港这三个城市,几乎担负了辐射全球的金融中心功能。尤其是巨大的城市群出现后,枢纽经济平台在更大空间里发挥着独特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科技创新的进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以来,枢纽经济的内涵更加丰富,信息与创新活动的聚集与辐射开始成为新的主体。与此同时,枢纽经济的中心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聚集传播信息为主的平台和科技创新中心,不再仅仅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大城市,世界上出现了很多从“小地方”成长起来的创新中心和信息中心。例如,美国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并不是纽约、洛杉矶这些大都市,而是硅谷。二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也出现影响世界的新型枢纽经济平台。例如,2017年全球货邮吞吐量最大的20个机场中有10个在亚洲,而20年前仅有6个,且主要集中在日本。了解枢纽经济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谋划与发展枢纽经济。
  既要打造交通物流枢纽,也要构筑新经济枢纽
  交通物流是流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枢纽经济的坚实基础和关键载体,发展枢纽经济必须打造大格局、高规格的交通物流枢纽平台。江苏是经济大省,流量经济发达,理应在构筑和发展枢纽经济方面有大的作为,在全国形成大格局、高规格的交通物流枢纽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在全国有一定优势,但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与江苏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的特殊地位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必须加以提升的地方。江苏虽然在高速公路密度上居全国前列,但已经不能适应更高水平发展的要求;江苏虽然高铁启动建设较早,但营运里程在全国已不占优势,铁路营运里程和密度更是落后于周边省份;江苏虽然港口经济发达,但缺少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大港口,远洋运输和远洋航线更是一个短板;江苏的机场在通达性和承载客流物流的能力上,也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尽相称。
  江苏地处江海交汇之处,以制造业为龙头的实体经济十分发达,这是江苏经济的最大优势之一。实体经济为发展枢纽经济提供了巨大需求,同时,实体经济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枢纽经济的发展。江苏应当像抓实体经济一样,提出建设大格局、高规格、国际化的枢纽经济目标,建设一批高水平、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枢纽平台。
  枢纽经济既是高水平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也是软性流量经济活动的高度聚集与辐射。软性流量经济主要体现在金融、贸易、商务、信息、文化、科技创新等活动,这一类流量经济活动也有高度聚集和空间辐射的特征,也需要枢纽中心加以调节和配置。在新的时代发展枢纽经济,不仅仅是建设高规格的硬件枢纽平台与载体,还需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需要建设高规格的软性枢纽平台与载体。对江苏而言,可以把发展枢纽经济与科教资源集中、制造业高地、文化大省的优势紧密加以结合,着重打造信息枢纽、创新人才与创新活动枢纽、文化交流枢纽、高水平金融平台、总部经济聚集区等,聚集更多的高端要素,向整个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沿线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辐射。
  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枢纽平台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革命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尽管遭遇逆流,但前进方向不会改变,正在加快的科技革命更是把全球联系在一起,科技创新活动正在不断超越国界,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发展枢纽经济要有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着力构筑和打造连接世界、与国际接轨的枢纽平台。
  江苏建设和发展枢纽经济,不能仅仅着眼于在江苏范围内发挥枢纽作用,也不限于广义的长三角地区,而应该把江苏置身于整个亚太地区,放眼全球,打造国际一流的接纳和调节流量经济的枢纽平台与载体,在全球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只有这样,江苏才能真正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独特作用,才能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成为重要的“门户区”。
  提高一批大型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国际化能级,大幅度提升江苏与世界的通达性。只有江苏与世界的通达性提高了,走出国门与世界进入江苏的通道更便捷、更有效率了,国际人才、国际信息才会更好地聚集在江苏,江苏枢纽经济才能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重点是要开辟更多的江苏通向世界的空中航线,加密重点国际航线,大幅度减少江苏连接世界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集中江苏港口资源优势,开辟和增设更多的远洋运输航线,使江苏不仅成为进出口贸易大省,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流量经济的枢纽;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更为优良的国际化通信设施,及早部署5G通信,使江苏成为国际先进通信的高地。
  通过优化信息集中和流动的环境,聚集更多更好的创新要素,使江苏成为创新活动高度活跃密集的枢纽,辐射长江经济带和其他地区。要通过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提升,让更多的科技信息、商务信息、文化信息、学术信息从国际上流入和集中到江苏,让江苏成为面向世界发布大量重要信息的策源之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打造更多国际化的一流创新平台,聚集更多的高水平创新要素,使江苏同时成为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枢纽之地。
  面向全球聚集各类优秀人才,建设和营造不同类型、各种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平台,吸引国际上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优秀企业家、高端金融商务人才、工匠大师到江苏舞台施展能力,把枢纽经济的高质量和创新性建立在国际化人才枢纽的基础之上。聚集国际高端人才,一定要把握向企业倾斜的原则和尺度,使人才能够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缩短创新活动与成果产业化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有利于突破关键性产业技术,国际化人才以企业为主体,则可以使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更为坚实。
  此外,要在江苏着力打造若干个国际化水平高的城市,形成高水平、国际化枢纽经济的城市载体。没有若干个国际化水平高的城市,要建设的枢纽经济就没有对接国际的重要支撑,国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也没有必要的平台。大批国际化高端人才是否能够被吸引到江苏来,国际间传播的重要信息会不会在江苏大地策源发布,国际重要科技创新活动能否集中在江苏,关键取决于江苏是否能成为通达世界、国际性功能显著的真正的国际化城市。近期应着重提升南京和苏州的国际化水平。南京不仅要提高首位度,还要大力提升其国际化水平。苏州要利用毗邻上海、开放型经济规模大、水平高的优势,着力丰富城市的国际化内涵,打造一个创新活力涌动的、精致的国际化城市。

查看原文
    1. 群团组织要积极作为发挥“枢纽”作用
    2. 改革要向“战略枢纽”聚焦用力
    3. “中部大枢纽”借力“长三角”资本
    4. 黑龙江定位对俄开放枢纽
    5. 科学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
    6. 提高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7. 珠江流域断航之痛
    8. 为“支持型社会组织”提供支持
    9. 治理主体的改变与治理方式的改进
    10. 中国在世界经济双循环中的引擎和枢纽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