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长三角协同发展要突破哪些瓶颈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许琼、张丽媛、施颖云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长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产业体系最完备、要素流动最便捷的区域之一。当前,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开放新高地,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由之路。
  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综合实力需进一步增强
  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以占全国2.2%的土地面积和全国11%左右的人口,创造了20%的国内生产总值。尽管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甚至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力,但与全球范围内的大型世界级城市群相比,我们的综合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
  长三角城市群的金字塔层级结构初现雏形,但经济总量、发展质量较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还有明显差距;世界五大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而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创新总体水平偏低,实体经济能级亟待提升巩固;在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中,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从区域协调机构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着力完善合作机制。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共谋发展、携手前进的重要平台,致力于打破地方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先后签署科技产业、交通网络、旅游商贸、基础设施、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合作框架协议。具体项目以三省一市政府部门专题合作的形式予以推进,但牵头实施的主体受到各自所属行政区的约束,执行力相对偏弱,尚未形成完全拥有自主资源调配权和区域合作机制推进功能的管理机构。
  此外,长三角城市群域之间的文化、历史、区位、资源条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存在一定的经济同构化、产业同质化,使得城市的定位和职能分工较为模糊。究其根本,源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因此,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下一步提高区域产业技术水平、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途径。
  以营商环境一体化为突破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资源整合
  贯彻中央战略部署、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是上海作为核心城市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以创新、优化、协同为路径,以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为突破口,创造出符合长三角区域发展特点的新一轮区域协同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要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成为最具经济活力、资源配置效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制度体系完善的资源配置中心。
  第一,进一步发挥三省一市的优势特色,打造具有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共同体。要基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江苏建设沿海开发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安徽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各类政策优势,加强系统性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快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成为高端人才、全球投资、科技创新、优势产业的集聚地。为此,需进一步消除阻滞要素流通的政策性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
  第二,将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策源地,在整个区域“水涨船高”中不断增强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集聚辐射效应和国际竞争力。上海需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出发,针对突出矛盾和难点,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谋划更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抓手和突破口,在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创新发展思路,为提升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全球分工、全球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提供主要载体和格局支撑。
  要坚持“分工与协作、共享与共用、融合与联动”,以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为引领,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以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科技和产业的联动发展为目标,着力形成以产业分工为基础的、梯度有序的创新体系,力争聚焦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创新产业项目,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有大的突破。
  要以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为抓手,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产业跨界融合、产能协作,基于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要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契机,以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题合作为形式,依托“一港两翼”国家部署及长三角“两翼”综合支撑,提升国际枢纽港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各具特色、相互依托的长三角港口城市群的优化组合与分工合作,加快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
  第三,以共建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科创中心为突破口,形成科创活动和协同创新的密集网络系统。在这一进程中,应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科创中心“极点性、层级性、网络性”特征为导向,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着力形成以产业分工和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
  第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腹地开阔,在众多制造业领域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下一步,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着力培育以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为核心的企业群体。要着力突破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瓶颈,解决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隐患,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要超前布局未来前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抓牢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产业集群、过硬质量品质这三个环节,加快构筑长三角新优势。

查看原文
    1. 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特需博士培养探索
    2. 高校要勇当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先锋
    3.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六大举措
    4. 发展绿色经济重在协同
    5. 法治协同:推动区域发展向前走
    6. 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京津冀体制机制协同
    7. 许军涛等: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
    8. 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社会机制
    9. 做足协同大文章 打造发展新引擎
    10. 重视教育在区域 协同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