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政治
弘扬企业家精神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0/16    来源:甘肃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张存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何为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最早论述企业家概念的法国经济学家夏尔·坎提隆认为,企业家就是在市场中充分利用未被他人认识的获利机会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之后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进一步指出,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将企业家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认为企业家是一种消除市场发展不均衡性的特殊力量,其特殊性在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
  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家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企业家既不同于管理者也不同于资本家,管理者只是执行日常管理职能,资本家是单独提供资本的人。企业家持续创新的动力源包括: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社会认同;追求成功;享受创造和成功的快乐。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创新是判断企业家的唯一标准。
  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的规模和性质无关,与所有权无关,与人格特性无关,表明了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化和广泛适应性,为构建企业家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他进一步认为,企业家社会不但是企业家的社会,而且是任何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的社会,构建企业家社会是每一位社会公民的责任,每一个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届政府的责任。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公民、企业和政府会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并养成永续学习的习惯;在这个社会中,历史可以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进步。
  企业家精神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宝贵资源和生产要素,是创新的原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驱动力量。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就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个人、组织的梦想和价值。企业家精神的表现就是追求创新、敢于担当和承担风险、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实际上就是企业家精神作用的充分证明。
  当前及今后,甘肃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新一轮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竞争更加激烈,发展基础薄弱,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适应市场能力弱,发展要素制约明显,特别是人才支撑力不足。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与发挥对于深入推进我省“放管服”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
  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政府要以企业家精神为指导,实施政府职能系统再造工程,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定不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激发和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支持和激励,厚植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要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研究制定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依规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树立对企业家的正向激励导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支持企业家创新发展,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依法保护企业家拓展创新空间,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将创新创业作为终身追求,增强创新自信;鼓励企业家干事担当,引导企业家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振兴和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作更大贡献;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面向企业和企业家服务项目的办事流程,推进窗口单位精准服务;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保持涉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规划引领,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加强企业家教育培训,以强化忠诚意识、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增强创新精神、锻造优秀品行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系。

查看原文
    1. 让优秀企业家精神代代传承
    2. 中国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3. 张汉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4. 互联网思维、企业家精神与经济转型
    5. 经济新常态呼唤企业家精神
    6. 用改革激活企业家精神
    7. 界分领域是讨论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关键
    8. 重视创新体系建设的“软因素”
    9. 苏小和:民国的企业家精神与非政府组织
    10. 略论出版业经营管理类领军人才的企业家精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