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一些趋势性变化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诸多困难和挑战。实现经济转型,是我们应对这些困难与挑战的关键选择。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转型,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思维和企业家精神。
随时代变化的经济发展第一要素
经济发展离不开要素的组合。农业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土地。资本可以通过土地的产出逐渐累积,劳动力被土地吸引而来,生产基于土地,财富的形成基于土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基于土地。土地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诸如种植技术等与土地有关的创新,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资本。在工业时代,生产要素从向土地聚集转为向资本聚集,资本的累积促使分工与市场进一步发展,催生了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劳动技能,引起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对资本的灵活运用成为推动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互联网时代的财富来源于创造性的思维与创新性的组合,对工业时代生产资料聚集和组合方式的颠覆,是这一时代显而易见的特点。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就是互联网思维,它强调创新、尊重知识、注重人与网络的价值。这使得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劳动的主体“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被广泛接受并不断得到实践,突出表现为互联网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互联网时代下,人的创造性思维造就了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成为推动这一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经济转型需要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内在的特质与价值观体系,包括创新特质、冒险特质与合作特质,在行动中表现为一系列创新或变革行动的过程。
经济转型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特质。实现经济转型必须主动寻找机会,通过对现有组织、产品、生产资料组合的打乱,寻找可以产生效益的资源组合,这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特质。从搜寻机会、发现机会开始,创造性地组合旧资源,不断试错,或者用自己创造性的眼睛去寻找有价值的组合,才能发现实现经济转型的创新点。
经济转型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冒险特质。实现经济转型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必须放弃或调整原有生产结构,寻找新的生产组合,在前进中明确方向,这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冒险特质。从承担风险开始,大胆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全新生产组合方式,发现经济转型的实现路径。
经济转型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合作特质。实现经济转型不能单打独斗,固守旧的盈利模式,必须联合多方力量,以开放的姿态寻求合作网络和合作机会,这就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合作特质。通过建立平等的合作网络,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互利互惠,平等合作,才能在实现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企业家精神与互联网思维的趋同性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者,在企业转变旧有观念,寻找经济发展新路径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是必需品也是催化剂。经济新常态下,必须依靠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资源配置的作用,打破常规,勇于冒险,建立网络,将现有资源进行拆解和重组,发现蕴藏在其中的经济发展新组合。而以创新、平等、互联为特征的互联网思维,与企业家精神有着本质上的相似性。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企业家精神在行为上表现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破坏性创造”,即将有限的资源重新配置和组合,以获取更高的产出与回报。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承担社会创新功能的体现,其外在表现是创新行动,内在指导是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强调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这既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也是互联网时代赖以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本质也是创新,这说明企业家精神与互联网思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企业家精神的前提是承担风险、打破常规。企业家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的实现,势必需要破坏常规,并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这是实现企业家精神核心的前提。其中承担风险是内在责任,打破常规是外在决心,两者的统一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在时代背景下的活力与担当。互联网思维是强调平等的思维,是打破了旧有秩序,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各个领域,在忽略旧有背景下平等对话,建立全新联系的过程,这一点与企业家精神的承担风险、打破常规具有一致性。
企业家精神的结果是建立网络、平等合作。任何人或组织都无法掌握所需要的全部资源,企业家必须在创新活动中学习交流与合作,建立平等的合作网络。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距离借助无所不在的信息通道被缩短,通过广泛的物理终端建立合作关系。因此,网络化的思维方式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点与企业家精神体现的建立网络平等合作的结果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