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从“选择的历史”看“历史的选择”
发布时间: 2013-04-11    作者:温锐    来源:国史网 2013-01-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发展道路》评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主编的《中国发展道路》,作为一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和湖南人民出版社向十八大献礼的图书,已于20129月面世。该书120万字,首先叙述了1840年到1949年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是怎样历尽艰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然后又叙述了1949年到2012年初的60余年里,中华民族又是怎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充分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艰辛探索,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近年来众多研究“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论著中,笔者所看到的第一部从长时段历史和国际背景叙述和论证中国是怎样和为什么会形成今天这样的发展道路的著作。阅读此书,作者所述“选择的历史”与“历史的选择”,呈现的正是中国近现历史的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侵略势力、封建专制势力和官僚资本势力的迟滞,暴力革命的频密与深广世所罕见。几乎每一次革命的产生,都是因为改良行不通或特定环境下一时难以行得通,革命的矛头便越来越集中地指向代表这些势力的当政者。由于革命的不断失败,社会问题持续激化,社会各阶层随之陆续卷入到社会革命之中,最终汇成具有广泛人民参与的革命浪潮。然而,革命越激烈、越激进,或越暴力、越彻底,其建立的政府就越强大;与此同时,国家严峻的外部环境,也需要强大的政府。于是,革命造就强大的政府,同时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这就是中国近代的历史和逻辑,也是新中国历史和发展逻辑的起点。

新中国建立后,当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扫清了旧的政治与经济障碍并启动新的航程之后,如何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极度匮乏的基础上,突破发展经济学所说的“贫困的陷阱”,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就成为摆在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重大任务,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又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紧迫起来。“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欺侮过中国,教训太惨痛和太深刻。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当时认为最能有效集中和最大限度动员社会资源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当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以后,尽管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个体制的弊端,并试图进行改进性纠正,但它最终没能成功却给予了我们惨痛的历史教训与宝贵经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0多年的曲折历史,特别是“文革”十年的深刻教训,使得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及后续领导集体更加不断解放思想,从中国的实际和国际环境新变化出发,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在继俄国十月革命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成功变革,它通过13亿中国人民的实践,再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虽然不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基础上的,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可以通过建立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实现其自我的不断完善,展示出自身许多超越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虽然目前中国的发展道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但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共同努力,问题与困难都一定能够克服与解决。

结合学习十八大文献和最近习近平同志在观看《复兴之路》的讲话,笔者感到这部著作恰好用完整的历史过程和每一次重大关头的选择,诠释了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也正如上面所引这段话所说的那样,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选择中注定会出现分歧、彷徨、曲折乃至失误,会出现不同阶级、阶层、人群的不同理论、观点和利益诉求,这种复杂性也必然导致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论存在一个由浅入深、大浪淘沙、不断升华的过程。这使得对这个历史过程的研究及其深化存在相当的难度,例如我觉得这部著作在梳理不同理论和主张及其相互关系还略嫌不足;在梳理有关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和政策时,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者之间的承传与发展的关系概括也还不够。当然,现在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此已有了明确的概括与阐述,中国人民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历史研究和十八大文献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国发展道路的继续探索与前行。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
    2. 中国道路与模式
    3. 以长视角与“整体史观”考察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
    4. 《中国发展道路》
    5. 书评是学术积累的重要一环
    6. 李力安:二十年风雨写春秋
    7. 人民网理论频道
    8. 吸取历史智慧 彰显交叉学科魅力
    9. 吸取历史智慧 彰显交叉学科魅力
    10. 董志凯: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三农”政策的大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