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与史料 >> 历次政府工作报告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09-08-18    作者:赵紫阳    来源:新华社 1981-11-30
  字体:(     ) 关闭窗口

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

——1981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

各位代表:

  从去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政府对于内政、外交各方面的工作,先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过六次报告。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经济工作。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和各位代表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就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向大会作以下报告,请予审议。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经济工作是在巩固已有的成绩、克服面临的困难中前进的,是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前进的。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以后,国务院对当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1979年以来,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各种支出大大增加,尽管步子走得快了一点,但总的说是做得对的。在这同时,国家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减得很不够,行政费用还继续增加,这就使各项开支的总和超过了财政收入。1979、1980两年,连续出现很大的财政赤字,货币投放量过多,物价上涨。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1981年还会有一百几十亿元的赤字,那么,几年来人民生活所得到的改善必将丧失,比例失调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国家经济生活将发生严重混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难以巩固和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国务院在去年10月、11月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和全国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了讨论。随后,中共中央于12月召开工作会议,在对全国形势作了符合实际的估量的基础上,作出了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决策。

  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今年2月,国务院向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提出关于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报告,对原定的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概算进行必要的修订,以便在今年争取实现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并把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下来。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了这个修订方案。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坚决执行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前十一个月的实绩,现在可以有把握地向大会报告: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预计可以胜利完成,稳定经济的目标能够基本实现。今年进行这么大幅度的调整,又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总值不仅没有下降,而且将比上年增长3%以上,整个经济形势比预想的好。我国国民经济已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经济的稳定,首先表现在实现了财政和信贷的基本平衡。从去冬以来,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同心协力,加强集中统一,严格对财政金融和物价的管理,坚决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和各项行政费用,增收节支,开辟财源,使今年的财政收支计划得以实现。财政赤字从1979年的一百七十亿元、1980年的一百二十七亿元,预计降低到今年的二十七亿元。在很短的时间内,财政收支从有很大赤字达到基本平衡,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对政府的高度信赖,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却比较顺利地做到了。这证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我在这里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

  在取得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的上涨幅度今年比去年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是稳定的。但有些商品价格确有上涨,有些地方蔬菜价格上涨得比较多。我们一定要努力增加生产,改善供应,加强物价和市场管理,严格物价纪律,坚决地、认真地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

  农业的全面增产,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尽管今年不少地区遭受到严重水旱灾害,全国农业形势依然很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可以接近1979年的水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棉花继去年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之后,又有新的突破。油料在连续三年大增产的基础上,又增长17%左右。糖料产量将比去年增长10%以上。林业、畜牧业、渔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社队企业继续有所发展,社员家庭副业的发展更快。全国农村生机勃勃,广大社员喜气洋洋,农业发展方兴未艾,一切关心八亿农民命运的人们,对此都感到极大的振奋。如果不是努力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这一切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我国许多地方遭到的水旱灾害,是历史上少有的。经过当地党政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战斗,全国各地的积极支援,战胜了灾害带来的种种困难,迅速恢复了生产,群众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社会秩序稳定。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都发生特大洪峰,出现严重险情,经过沿岸广大军民的英勇奋斗,终于使洪水驯服入海。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工程和刘家峡水电站都胜利地经受住了考验。成昆铁路、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遭到洪水和泥石流袭击,破坏严重,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修复。国内外对灾情深切关怀的人们,对此无不表示欣慰和敬佩。在这里,我谨代表国务院,向受灾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向参加抢险救灾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铁路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轻工业生产,由于采取了着重发展日用消费品生产的方针和一系列具体措施,有了大幅度增长。今年轻纺工业的总产值预计比去年增长12%。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等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有的增长了百分之几十,有的成倍增长。棉纱、棉布、化学纤维、食糖、纸张、卷烟等主要产品,都可以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轻纺工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质量继续有所提高,高中档产品显著增加,日用百货日益丰富多采。大家都可以看到,我国的市场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日用消费品生产连续几年的大幅度增长,对于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繁荣市场,活跃经济,保持整个工业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增加财政收入,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重工业生产,由于正在调整中,今年的产值预计比去年下降5%左右。这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批重工业企业停止了能源消耗很高、积压严重的长线产品的生产,腾出能源用来保证轻工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必要的、合理的;有相当一批重工业企业,过去长期主要为基本建设服务,今年由于大幅度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设备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订货相应减少,以致生产下降,这在重工业内部调整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的过程中是难免的;还有一种情况,由于有些同志对于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行动迟缓,应该早转产的转晚了,造成一些重工业产品的生产不该下降的也下降了,这种倾向正在纠正。今年下半年以来,重工业在改变服务方向、压缩长线产品、增加人民生活急需的产品和出口产品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已初步见效,重工业生产从第四季度起已经开始回升。此外,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了近年来较好的成果。铁路、水运、公路、民航和邮电部门完成计划的情况是好的,各项重要物资和旅客的运输基本上得到了保证。

  基本建设要退够,是今年调整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投资的使用比过去合理了。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今年2月修订计划时减少为三百亿元,后来又追加了八十亿元。这八十亿元中,有三十五亿元是用于增加住宅建设投资,其余用于增加日用消费品的生产能力、增加石油和交通的建设,以及一部分必须恢复的国外引进项目的建设等等。今年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首先是放在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工业上,其次是放在能源、建材、交通运输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城市公用事业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比过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已经施工多年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第一期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今年6月已经通航,第一台十七万千瓦机组已经试运转,并开始发电。辽阳、天津、四川三大化纤厂,已基本建成投产。原定今年全部投产的项目,90%以上可以按计划实现。这种情况是多年以来没有过的。

  科学研究工作,在密切结合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指导下,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农业、工业、国防和其他方面,应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新技术,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步伐都已加快,效果更加显著。1980年全国涌现出重大科研成果二千六百多项,今年又继续增加,已经应用于生产的比重达到50%。杂交水稻、鲁棉一号等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在粮棉增产中起了显著的作用。今年工业部门试制的新产品和试验的新工艺有上万种,其中半数已投入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的成功,是我国科学技术继去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以后的又一项新成就。

  对内对外贸易都有了扩大。国内市场商品货源增加,供应情况比较好,社会商品零售额今年预计将比去年增长9%。为了平衡社会商品供应量同社会购买力之间的差额,原来估计今年要动用商品库存几十亿元,结果在购、销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今年的商品库存不但没有减少,还可能增加近百亿元。城乡集体所有制商业和作为国营、集体商业补充的个体商业都发展得比较快,在增加经营网点、商品品种、服务项目、营业时间等方面弥补了国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不足,方便了人民的生活。我们同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有了新的扩展,进出口总额今年将比去年有较多的增长。合资经营、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等方面,做得比过去扎实,有了显著的进步。

  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随着农业的全面增产,农民收入在前两年有较大增加的基础上,今年又有了显著的提高。收入大幅度提高的社员、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和县,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集体分配平均每人在三百元以上的大队,1979年有一千六百二十二个,1980年增加到五千五百六十九个,今年比去年又将有较多的增加。特别可喜的是,原来条件较差、生产落后的一些地区,如鲁西、豫东、苏北、淮北等地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大幅度提高,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新建住宅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农村新建房屋达九亿平方米。在城镇中,今年1至9月安排了四百七十七万人就业。对中小学教师、部分医务人员和体育工作者,决定从今年10月份起提高工资级别。在大幅度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的情况下,今年职工住宅建设投资仍然保持了去年的水平,全国各城镇职工住宅的竣工面积可达到八千万平方米,相应的水、电、公用交通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去年好,交付使用的面积比去年多,城市人民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城乡人民的储蓄存款,今年1到10月增加了九十五亿元,达到四百九十四亿元,这是广大人民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对我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这次进一步的调整,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发展过程是健康的,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这次调整难度很大,原先估计,可能会出一些乱子,结果进行得相当顺利,大乱子没有出,小乱子也极少,并且迅速得到了解决。经过调整,基本上达到了稳定经济全局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全国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根本转折。

  从1979年起,我们就开始调整农村政策,保障生产队的自主权。在近三年的时间内,我国农村广泛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这是社会主义农业在我国具体情况下新的管理形式和分配形式。我们紧紧抓住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和发展多种经营这两个重要环节,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决定每年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这对于调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对于农村的休养生息,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工业方面执行八字方针的情况和农业稍有不同。在工业中是以调整内部比例关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改革。在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方面,去年底作出对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的决策之后,更好地落实了在原材料和能源供应、银行贷款、挖革改、基本建设、利用外汇和引进技术、交通运输六个方面优先保证轻工业发展的措施。今年以来,又进一步确定从重点工业城市抓起,以生产名牌优质产品的工厂为中心,组织专业协作,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且组织有条件的重工业企业和军工企业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耐用消费品,使轻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继续上升。同时,重工业为轻工业、农业服务的部分扩大了,这就促使工业内部的结构开始趋于合理。与此同时,三年来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这些初步的改革,使企业增加了活力,对于克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现象,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起了很好的作用。

  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1979至1981年,国家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减轻部分地区的农村税收负担,共计减少财政收入五百二十亿元,相应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三年城镇共安排两千多万人就业,加上提高职工工资和实行奖励制度,国家增加财政开支和减少财政收入共四百零五亿元,相应地增加了职工的收入。这两部分共计减收增支九百二十五亿元,比原来设想的六百亿元多出54%。此外,国家用于农用柴油、农业用电、农机、化肥、民用煤,以及外贸进口的粮食、棉花、糖等的价格补贴共二百三十四亿元。正是因为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解决一些多年遗留下来的困难,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使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63.5%上升到今年的70%左右;积累所占的比重,相应地由36.5%降到30%左右。应该说,过去那种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年来的经济调整,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也要看到,国民经济中的潜在危险还没有完全消除。今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主要是在紧缩支出的条件下实现的,是不巩固的。要继续保持财政和信贷的基本平衡,做到消费品生产的增长同社会购买力的增长相适应,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还需要经过相当的时间和作出艰苦的努力。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是一个全局性的、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缺乏自觉性和严肃性,就仍然有可能重犯过去多次犯过的错误。

  在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曾经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做好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于这一方针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就调整来说,既要调整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又要对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组织结构等进行调整,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因而经济调整的内容比原来设想的要广泛得多。至于经济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更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国务院认为,有必要从今年起再用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样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打好基础,更好地前进。

  各位代表: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确是好的。今年的经济情况是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好。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第一季度下降0.2%,第二季度增长1.7%,第三季度增长3%,10月份增长了10.6%。明年和今后的经济发展,肯定会比今年更好。

  一年来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经济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作了紧张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教育、科学、文化、新闻、出版、卫生、政法、外交等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体育战线今年以来捷报频传,最近女子排球队又第一次夺得了世界冠军,这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各族人民是一个鼓舞。我谨代表国务院,向上述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军事训练,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积极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发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作用;守卫在边防的部队和民兵,保卫扣林山、法卡山的英雄们,时刻警惕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挑衅和入侵,保卫着我国的神圣边疆。全国公安干警、司法人员在维护社会安全、打击犯罪分子、改造教育失足者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就。我谨代表国务院,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

  我们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调整,不仅要努力解决大量财政赤字的问题,控制市场物价的上涨,消除潜在着的危险,迅速达到经济全局的稳定,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求得国民经济的稳步前进、健康发展。为此目的,就要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一套老的做法,真正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

  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生过几次重大的曲折,但是总的来说,成绩是巨大的。1980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1952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八点一倍,国民收入增长四点二倍,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二十六倍,全国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提高一倍。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同时,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我国三十二年来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比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低得多,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又大大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我国经济建设的效益很不理想,人民生活的改善同人民付出的劳动不相适应。

  我国经济建设效益不高,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国经济文化解放前十分落后,解放后又长期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的威胁甚至侵略,因而需要集中财力物力,迅速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增强国防力量。我国长期处于被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封锁的状态,因而在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国人口既多,增长又快,生产发展所增加的社会财富,相当大的部分要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很不利于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这类客观原因以外,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长期存在着“左”的错误,很多方面没有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不能不严重地妨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妨碍经济建设的发展,妨碍经济效益的提高。过去“左”的指导思想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直到现在,不少反映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不仅低于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低于我国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当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组织结构、工业布局和经济布局都不很合理,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也存在着许多弊病,这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障碍。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

  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走出一条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下列十条方针。这些方针,是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建国三十二年来的经验积累,特别是近三年来的经验积累。

  一、依靠政策和科学,加快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的关键。今后国家对农业的投资虽将逐步增加,但不可能很多。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农村建设,仍然主要靠政策,靠科学。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早已建立并且巩固起来。广大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一方面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另一方面要求摆脱过去管理体制上的集中过多、生产上的瞎指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各种不合理负担。近三年来,我们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对农村生产关系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多年来创造的物质技术条件得到更好的利用,农业生产力得到又一次解放。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总结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和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坚持农业集体经济实行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努力改进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和农村各项经济政策。

  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同时一定要把大片的山地和丘陵,广阔的草原,大小江河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塘堰,以及海涂海域,都逐步地、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起来。过去发展农业,常常把视野局限于现有的耕地和粮食种植业,以致路子越走越窄。今后要强调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动员三亿多农村劳动力,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我们的方针是,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在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前提下,使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各项经济作物和其他农副产品得到普遍增长。要巩固和发展商品粮生产基地,继续办好国营农场和农垦事业,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在积极发展中要注意合理布局。城市郊区的农民要以种菜为主,蔬菜的种植面积要切实保证。要大力保护和合理使用现有草原,积极加强草原建设,努力提高载畜量,同时在广大农村发展家畜、家禽等各种养殖业,使我国畜牧业有个大的发展。总之,在祖国的大地上,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生聚有方,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就能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个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要积极开展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分别制订全国的和省、县的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社、队的土地利用规划,努力实行科学种田。现有耕地中,如黄、淮、海地区的盐碱地,南方的红壤土等,都应该主要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努力,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二十多年来积累的科研成果,逐步进行综合治理。基本建设即使非占用耕地不可,用地也要严加限制;农村建房要有规划,绝不能乱占滥用耕地。

  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去我们对这一点重视得很不够。今后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宣传,使广大群众和干部了解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利用得也不充分、不合理。现在有些地方水源十分缺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必须同整个国土的整治结合起来,对全国的水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察,作出合理利用的规划,逐步做到统一管理,大力提倡节约用水,防止水质污染。现有的水利工程必须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效益。

  我国森林面积小,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的状况越来越差。这个问题,如果再不加以有效的解决,就将犯下影响子孙后代的历史性错误。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现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严禁滥伐,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动全国人民植树造林。当前植树造林的重点,应该放在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燃料紧张的农村,首先着力营造薪炭林。在农村和城市郊区,在沿海和边疆,凡是有条件营造成片林木和果树的地方,都要以生产队、生产大队或公社为单位,组织专业造林队,坚持长年造林。国家林业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保护和扩展现有林业基地,认真抓好迹地更新,发展综合利用,同时在黄河、长江和其他江河的上游大力造林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国务院已经拟定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提请大会审定后公布执行。

  在发展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的整个农业经济的同时,还要考虑和安排整个农村的建设。农村的交通运输、小水电、沼气、建材、建筑、农副产品加工,村镇的公共建设,农村的商业服务业、银行信贷、文化教育和体育卫生等等,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发展。我国农村拥有大量劳动力,根本不用愁有事无人做。问题在于,一是人们乐意去做,有积极性,这就要有正确的政策;二是做得好,收益大,这就要采取适用的科学技术。各门各类、各行各业、每件事情,都要制定适合各自情况的具体政策,采用合乎需要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要把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合理地使用几亿农民的劳动投资,进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裕繁荣。

  我国农业要走出一条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的路子,必须把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放在重要的位置,把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同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从自然界索取我们所需要的更多农产品。建国以来,在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得到的经济效益往往是全部研究经费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更多,充分显示了科学研究这种智力投资的巨大威力。现在,我们希望在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改进耕作制度、搞好作物布局、改变化肥结构、实行合理施肥、生产高效低残毒农药、有选择地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等方面,有关部门能进一步集中力量,在较短时间内作出更加显著的成绩。

  发展农业靠政策、靠科学。政策和科学还是要靠农村干部和农村科技人员来推行的。随着各种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干部、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干群关系一般说来是更加亲密了。对于那些光荣地艰苦奋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全国人民是尊敬和感谢他们的。我们要从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对他们切实地加以关心,并采取具体措施,鼓励他们安心地积极地做好工作。

  二、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进一步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农村形势越来越好,农业向轻工业提供的原料愈来愈多,城乡人民的货币收入年年增加,这对于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量。消费品工业的更快发展,就会通过交换,进一步促进农业、重工业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同时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稳定市场物价,安排更多的人就业,从而有助于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巩固。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还将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积累和消费的矛盾的妥善解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把着重发展消费品工业放到重要地位。为此,能源和物资的供应,贷款和投资的分配,科学技术力量的分配和科研课题的选定,以及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都应该注意保证消费品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消费品工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广阔的领域和很大的潜力。目前,城乡人民迫切需要的是耐用消费品、纺织品、食品(包括饮料)、民用建筑材料、日用化工产品、文化保健用品、旅游和其他服务业所需产品等等。对这些行业的发展,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规划。要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的条件,多发展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工业。要兼顾农村和城市,内销和出口,以及各少数民族的特殊需要,组织供产销的平衡,加强计划性,加强市场调查和预测,克服盲目性。在增产社会需要的高中档商品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人民群众需要的利润不高的大路货、小商品的生产。要强调提高质量,做到花色新颖、品种多样、质优价廉、适销对路。决不能单纯追求数量,粗制滥造。上海、天津等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展消费品工业有很多优势和潜力,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并且要努力同其他城市和地区协作,从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方面,把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消费品生产带动起来。各地要保证完成各种消费品工业原料的收购和外调任务。原料的分配,要首先保证老工业基地的需要。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加快发展消费品工业生产,不仅不会妨碍而且会促进重工业的发展。消费品工业的增长,对重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越是协调,交换和周转越快,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会更加迅速。保持两大部类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的长远方针。现在的问题是,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一些重工业过多地为新建项目服务的偏向。今后,重工业的发展,除了适当生产一些耐用消费品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调整服务方向,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适应能力,更好地为农业和消费品工业服务,为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服务,为出口服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重工业的出路所在。重工业部门调整服务方向和内部结构的工作做得越好,抓得越紧,就越主动。

  重工业的发展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鉴于重工业生产一般周期较长,准备若干年后建设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要的设备,现在就要着手设计、生产。发展重工业要十分重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对能源和矿产的勘察及开发设计,对重要新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工艺设计,以及人才培养、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等,都必须及时做好。以上这些工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必不可少的,重工业部门的广大职工要为此作出努力。

  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建设。能源、交通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国民经济今后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能不能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交通问题能否得到恰当的解决。

  解决能源问题的方针,是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我国目前能源的产量仅次于美国、苏联、沙特阿拉伯,但是单位能源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却比许多国家低得多,比我国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也低得多,能源浪费现象十分惊人,说明节约的潜力很大。这几年节约和少用的能源,主要是通过调整轻重工业结构得来的。通过改进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来节约能源,进展还很小。必须在这些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规定各类产品的能源消耗定额,关掉一批严重浪费能源、产品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工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落后的耗能高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节油、节煤、节电等各项节约任务的完成。首先争取单位能源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超过我国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然后逐步接近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世界上年产石油一亿吨以上的国家不到十个,我国是其中的一个。一亿多吨石油是我国一笔很大的财富。合理利用这笔财富,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作用。现在全国作为燃料烧掉的石油有四千万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应该烧的,这是很大的浪费。国务院已经决定,在今后十年内采取必要措施,逐步用烧煤来代替烧油,把替出的石油用于国内加工或出口,由此而增加的收入,再用于能源和交通的建设。目前我国原油的加工深度很低,许多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的成份没有裂解分离出来,没有合理利用。一亿吨石油所创造的价值同工业发达国家比较,相差很远,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要大力改组、改造现有的炼油、石油化工企业,提高原油加工的深度,发展石油化工综合利用。这不但可以增加出口,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化纤、塑料、橡胶等化工合成产品的发展,增加市场日用消费品的供应。总之,用好一亿吨石油,是一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国家经济状况的大事,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务必完成。

  能源的开发和生产,要兼顾当前的需要和长远的发展。我国煤的储量极为丰富。煤的开发,近期内要以改造、扩建现有的矿井为主,新建矿井应以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中小型矿井为主,大型矿井也要分期建设,分期投产,以求早出煤,多出煤。要把开发山西的煤炭作为重点来抓,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内蒙古、贵州等地煤炭的开发也要做出合理安排。电的生产和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火电和水电,逐步把重点放在水电上,有水力资源的农村要发展小水电,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发电成本。油的生产和建设,要抓好大庆等现有油田的技术改造和挖潜革新,近几年把总产量稳定在一亿吨的水平上,还要尽可能地集中一些资金,加强新油田的开发。要大力进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普查和勘探,增加后备储量,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我国海上石油的勘探情况,是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很关心的。我在这里高兴地向大家报告: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新进展,南海、南黄海部分海域已完成地震普查工作,渤海、北部湾已经有一批探井出油,前景是良好的。我国政府确定,根据互利原则,近期内招标,同外商合作,加紧勘探,尽快投入开发和建设。不久以前,曾经有人断言,中国石油产量要逐渐减少,不要多久将会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我可以告诉大家,这种情况是肯定不会出现的。

  能源和交通的建设要结合起来进行,交通还应该先走一步。因为有了交通,开采出来的煤炭才能够及时运出。若干年内中央的建设投资,应该首先考虑交通包括港口建设的需要。目前运输能力不足的铁路区段和吞吐能力不足的港口,必须首先加强技术改造。交通和水利部门要通力合作整治内河航运,大力提高航运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沿海的海运能力。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加强公路建设,组织好各种运输工具来加强短途运输。要加强邮电通讯的建设。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交通运输适应整个生产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对现有工交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既能改变重工业任务不足的状况,使当前的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且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又能使我国的工业生产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今后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创造条件,储备力量,这是使我国经济走向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过去,扩大再生产主要靠建设新厂,这在奠定工业化基础的时期是必要的。现在已经有了几十万个工业交通企业,今后扩大再生产必须主要靠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说明,这样做比新建企业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由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而又资金不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统统要求最新技术,片面追求自动化。进行技术改造要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降低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二、改革产品结构,使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性能和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三、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进行技术改造要有总体规划和各行业的具体要求,首先抓好工业发达的中心城市和一批骨干企业,分批分期地进行,决不能不作研究,不讲效果,一哄而起,各行其是。各行各业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正确的技术装备政策,拟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全面规划,有准备地进行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和革新。机械工业要及早进行改造和改组,努力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的机器设备,适应各行各业技术改造的需要。技术改造规划,要列入国家计划。改造的项目,要一个一个地安排落实。

  我国一部分重点企业,设备陈旧,效率很低,耗能很高,应该有计划地代之以效能更高的设备。但是,这项工作要量力而行,在目前条件下,绝大多数企业主要是增添或更新个别的关键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和运行流程,加强新产品的设计和试制。应该发动广大职工群众,提合理化建议,实现生产技术的革新。

  为了有效地推进技术改造,今后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要把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应该在较短时间内制定出符合我国情况,有利经济发展的设备更新政策。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情况逐步提高,以利于合理地缩短企业设备更新的周期。今后凡是企业的折旧基金、利润留成部分中的生产发展基金,以及上级部门拨给的有关资金,都应该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些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都要纳入财政计划和信贷计划,不得用于新建项目和其它支出。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适当利用外资,把技术改造同技术引进结合起来。

  五、分批进行企业的全面整顿和必要改组。为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分批地有计划地对现有企业进行全面整顿。

  企业的全面整顿,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搞好全面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二是整顿劳动组织,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有计划地进行全员培训,坚决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的现象。三是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劳动好的应该给予表扬和奖励,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企业有权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经济的或行政的惩处,直到辞退和开除。四是整顿财政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违反财政纪律,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截留上交利润,偷漏税款的,对有关人员和领导人员要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围绕以上工作,要着重做好整顿领导班子的工作,克服某些领导班子存在的涣散、软弱、臃肿、老化等现象,同时把中青年干部和技术业务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加强以厂长为首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指挥系统。

  在企业整顿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和完善经济责任制,首先要明确企业对国家、职工对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同时赋予企业一定的经济权限,给企业和职工应有的经济利益,使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健全厂内经济核算制度,促进生产的发展。目前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问题十分严重,实行经济责任制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企业和职工都有办好企业、挖掘潜力的内在动力。这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推行经济责任制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实践中稳步前进,努力创造出适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的责任制形式,不要一哄而起,不要一刀切。在推行责任制的过程中,必须有平均先进定额,产品质量只许提高不能降低,成本只许降低不能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必须加快,产品必须适销对路,不准违反国家纪律擅自提价。必须切实加强对企业的监督,要制定财务、工资、奖金、福利等各种规章条例和实施办法。增收部分的分配,要坚持首先是国家多得,其次是企业多留的原则,企业利润留成的增长幅度不能超过生产或利润的增长幅度。必须坚决制止各种通过歪门邪道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要结合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和职工真正认识他们的根本利益所在,从而把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正确轨道上来。

  企业的整顿工作要点面结合,有步骤地进行,准备在两三年内,分批完成。第一批先选择对国民经济有特别重大意义的近三百个企业,用半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整顿完毕,然后总结经验,再一批一批地整顿下去。整顿工作原则上应当在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国务院各工业部门和各省市区主管工业的负责同志,以及各级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应该带领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协助搞好整顿。各级都要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加强指导,使企业的整顿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切忌走过场,流于形式。在整顿企业的同时,要整顿和加强主管部门的工作。

  企业的整顿工作,要同企业的调整和改组结合起来进行。首先要对那些产品产量供过于求而质量很差、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很高、长期亏损、污染严重的企业,分别不同情况,坚决地实行关、停、并、转,使国家有限的能源和原材料,用于那些产品质量好、消耗低、经济效益高的企业。全国地县小铁厂由四百六十六个减少到现在的二百七十六个,保留的小铁厂加强了管理,结果炼铁焦比由九百五十公斤降到七百零五公斤,生铁成本由三百零三元降到二百四十三元,亏损由六亿三千万元减少到一亿元,可见搞好关停并转的经济意义是很大的。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设厂标准,规定必须达到的生产批量、产品质量和物资消耗的最低要求,凡是限期内达不到这些要求的,必须停产整顿或者关闭。在能源短缺的华东、东北地区,要严格限制耗能多的产品的生产,尽可能把这类产品安排到能源比较富裕的地区去生产,以利于能源供需的地区平衡。各地区、各部门要识大体,顾大局,树立全局观念,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中切实保护好国家财产,妥善安排好停产企业职工的学习、培训和劳动。利用停产时间和生产任务不饱满的时间,抓紧对职工进行政治的和技术的培训,这是一种花费很小收益很大的智力开发。现在,许多生产任务紧张的企业的职工,正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特别是需要关、停的企业的职工,更要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实际上是增加我们潜在的生产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六、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增加和节省建设资金。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财政困难,资金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正确的政策,调动全体职工、所有企业和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这也就是真正的生财之道。目前在我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增收节支的潜力是很大的。按照现在的生产规模,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只要降低1%,一年就可以增加收入二十亿元。全国流动资金大大超过了应该拥有的数量,如果能够加速周转,减少百分之二、三的占用量,就可以节省出七十亿到一百亿元的资金。现在许多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周期很长,只要努力加以缩短,就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队伍的工资支出,早投产就可以早为国家提供利润和税收。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好,就一定能够把客观存在的增收节支的可能性变为现实。这样,我们就不仅能够坚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而且可以多筹集一些资金来发展生产建设事业。

  千方百计地增产增收,增加社会财富,这是一切经济部门都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解决财政问题的基础。生产发展了,社会财富多了,国家的财源就充裕了。财政部门要尽力帮助经济部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同时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防止浪费。经济部门要密切协同财政部门,做好聚财、用财的工作。各级政府不仅要把生产单位应该上交的税利收上来,而且应该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多的力量,扶助生产,发展生产,以增加更多的收入。决不能因为财政有困难,就取消既有利于调动地方、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全局的改革。如果那样做,就会堵塞增产增收的路子,反而加重财政困难。

  在各方面收入增加的基础上,要从财政、税收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办法,保证国家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要加强税收和海关工作,恢复一些税收,开征一些新税,实行烟酒专卖,堵塞“跑、冒、滴、漏”,把一切应该收上来的钱都收上来,把一切应该集中的资金都集中起来。在这同时,还要通过银行的信贷业务,有计划地运用一部分地方、企业以及个人的存款作为建设资金。这样,既可以把相当部分闲散的资金和消费基金转化为建设基金,又可以适当缓和购买力的增长和商品供应之间的矛盾,减轻市场的压力。这对于存款者和国家都是有利的。许多基本建设项目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以后,效果很好,应当积极扩大这种办法的实行范围。另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开展保险、信托等业务来筹集资金。筹款、集资也要防止失去控制,防止信用膨胀。必须加强和发挥银行聚集、调动及统一管理信贷资金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活跃和地方、企业财政权力的扩大,国家预算外的资金数量将逐步增多,目前约为国家预算收入的一半。把这部分资金同国家预算内的资金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纳入计划,合理使用,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很多事情可以用预算外的资金去办,以减轻国家的负担。今后,中央财政的投资范围应该逐步收缩,主要用于能源、交通、新兴工业等。至于一些投资周期短、利润比较大的项目,城市建设的一些项目尽可能用地方和企业的财力去兴办。同时,必须加强财政监督,严明财经纪律。对企业、部门和地方的合法利益要切实保护,对其非法所得要坚决制止。

  总之,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是有的,增产节支的潜力是很大的,事在人为。例如,抚顺市是以重工业为主体的。今年由于调整,许多企业任务严重不足,生产下降。照过去的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利润降低、收入减少,似乎是“天公地道”的。然而抚顺市财政经济部门的同志不这样看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发动群众挖掘潜力,制订了减产不减收的三十条措施,取得了成效。全国还有相当一批企业也做到了增产增收,节支增收。所有财政经济部门的同志都要象抚顺的同志一样针对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实际出发,探索解决财政问题的新办法。全国上上下下,各行各业,都应当很好地研究生财之道、聚财之道和用财之道。如果仍然按照老框框、老办法去办,就好象“山重水复”;如果根据新情况,按照新办法去办,就会“柳暗花明”。

  七、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我国被封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已同世界上一百七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济贸易往来,这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交换的扩大,而且已经从国内交换扩展到国际交换。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扩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外国资金,以及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所有这些都是以自己的长处,通过国际间平等互利的交换,补自己的短处,这不但不会妨碍而且只会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在经济工作中,我们应该彻底抛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观点。一切闭关自守、墨守陈规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一切单纯依赖外力、迷信外国的思想和行为也都是错误的。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我们的经验还不够,必须认真学习。我们要利用两种资源,首先是国内资源,其次是国际资源;开拓两个市场,首先是国内市场,其次是国际市场;学会两套本领,一是管理国内经济的本领,二是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本领。

  扩展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是关键。应该放开手脚进入国际市场,争取出口的增长率经常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要根据我国的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出口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美术品和传统的轻纺工业品的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产品的出口。某些产品,可以采取以进养出的办法来扩大出口。把产品拿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接受检验,将有力地促进我们改善经营管理,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外国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几年来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误的事例,应该加以总结。既要反对束手束脚,拖延不决,也要反对轻信轻诺,草率从事。今后主要应该引进技术和进口自己不能制造的单机、关键设备,不要都搞成套设备进口,不要重复引进,不要只进口设备不引进技术,不要在引进后不加消化和推广。

  尽量多利用一些外资以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是完全必要的,首先要利用那些低息的、条件比较优惠的贷款。在工作中,使用外资一定要细致地、谨慎地进行可行性研究,讲究经济效益,不能仓促行事。能在多大规模上利用外资,归根到底,不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国内的工作,主要是偿还能力、配套能力和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近期内可以利用的长期低息贷款,主要应该用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对于那些生产国内外市场急需产品的中小企业,在使用外资、引进技术上应该更加放手一些。这些企业数量很多,它们大都只要引进一些适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所需资金不多,就能很快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很快就能偿还。这种利用外资的方式,对于我国发展生产是很有利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我们根据平等互利原则,欢迎外国人来投资,联合开矿、办厂、办其他事业,但是外国投资者必须尊重我国的主权,遵守我国的法律、政策、法令。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了经济特区,这方面的经验应该及时总结。特区在采用外国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方面,在利用外资方面,要放手去做。我们的目的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特区工作中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保持有关部门职工和当地居民的社会主义的精神道德风貌。

  为了适应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扩展,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作用。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福州、厦门等城市,应该在这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还要及早动手,采取各种方式,培养一大批熟悉国际市场和国外经济技术发展状况的对外经济贸易专家、技术干部和推销人员,组织好国际商情网和包括销售后服务的推销网。对现有的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体制,要继续有步骤地进行改革,既坚持国家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对外,又能调动地方、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国际的合作。各国政治、经济界有远见的人士,也认识到中国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及其对今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深远意义。我们应当审时度势,积极做好工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同一切愿意与我们在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技术交往的人士的联系和合作。

  八、积极稳妥地改革经济体制,充分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过去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在管理方面是权力过分集中、政企不分,在分配方面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近年来,我们按照服从调整、促进调整、配合调整的要求,在农业、工业、财贸等领域,在所有制形式、计划管理形式、经营管理形式、分配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这些改革还是局部的、探索性的,工作中也出现了某些前后不衔接、相互不配套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总结前一段改革的经验,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反复的科学论证,尽快拟定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逐步实施。

  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经济的必要补充。在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在坚持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国家在制定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和运用价值规律;对于带全局性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活动,要加强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对于不同企业的经济活动,要给以不同程度的决策权,同时扩大职工管理企业的民主权利;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做法,把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注意运用经济杠杆、经济法规来管理经济。根据上述改革的基本方向,我们对改革的轮廓有如下一些设想:逐步实行政企分工,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单位;改变那种由地区和部门互相分割,壁垒森严的现象,按照专业化协作的要求和生产的需要,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把企业合理组织起来,同时建立为企业服务的各种行业组织;改变封闭的、少渠道、多环节的商品流通体系,建立多渠道、少环节、开放的商品流通市场;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形成各类经济中心,组织合理的经济网络。与这些改革相配合,需要在计划、统计、财政、税收、价格、银行、商业、物资、外贸、劳动工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陈云同志在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就说过:“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陈云同志这个意见对当前的改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设想,根据企业在国计民生中所占地位的不同,根据企业所有制的不同,根据企业产品的重要性和种类、规格的多少不同,可以分别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大体上有四种类型:一是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的。这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或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产品,它们的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大部分,但品种不是很多。二是按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生产的,这是品种繁多的小商品,分散在许多小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中生产,不可能也不便于统一计划管理,它们的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小部分。在这两大类之间,还有两类产品和企业。一类是大部分按国家计划生产,小部分由企业自行组织生产,这一类基本上接近前一大类,但又有所不同;另一类是大部分由企业按照市场变化组织生产,小部分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生产,这一类基本上接近后一大类,但也有所不同。这样一种管理体制,既不同于过去我们那种统得过死的体制,更不同于资本主义那样的市场经济。它可以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企业的积极性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提高经济效益,按照社会需要组织和发展生产。

  要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好地发挥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控制长线产品,发展短线产品,促进工业改组,调节企业利润水平,鞭策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此外,还必须加强经济立法工作,发挥工商行政、统计、财政、银行等机构对经济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使企业经济活动符合整个经济发展的要求。

  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国民经济从管理制度到管理方法的大变动,是各方面经济权益的大调整,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经验,因此态度要积极,步骤要稳妥。每项改革都要认真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周密的方案,经过试点,逐步推广。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前进,稳步地完成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

  九、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组织科研攻关。我们正在从事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大量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和大批熟练的劳动者。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建设。我们的教育、科学的发展还是很落后的,教育、科学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之间的比例也是很不合理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四个现代化就无法实现。

  我们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明确的,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现在的任务是要根据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情况来进一步贯彻执行这个方针。高等教育在数量上要积极稳步地发展,特别要注重质量上的提高。它们的专业设置、领导体制、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要在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除正规大学外,要大力发展业余、电视、函授大学,鼓励自学成材。在中学教育方面,要逐步改变普通高中过多、职业中学太少的状况,积极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大量培养技术工人和中级专门人才,以利于劳动就业和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与政治思想水平。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关心他们学业上的成长,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最近,叶圣陶代表发表了题为《我呼吁》的文章,批评了当前中学和一部分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词意恳切,表达了学生、教师、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希望有关各方面认真注意这个问题,切实加以改正。小学教育也要切实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使学生在身体、知识和品德方面得到全面的健康的成长。学校、家庭、社会要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要加强法制教育,设置相应的课程。此外还要培训大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使更多的学龄前儿童能够进入幼儿园,并且能够受到适应他们身心特点的教育。

  我们必须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切实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教育。这里要专门讲一下农民教育的问题。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繁重的任务。现在是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各级政府要努力把农民教育办好。农民夜校、冬学等形式历来为农民群众所欢迎,应该广泛采用。但不能用它们来代替正规的中学和小学。现在有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农民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有学习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有些农民又想让他们的子女从事辅助劳动,舍不得送他们去上学。各级政府要针对这种情况,对农民进行教育,说服他们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也是明确的。科学技术门类很多,应当为各个方面服务,基础研究决不能削弱,但整个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点应当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解决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服务。现在的任务是要把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它真正成为强大的生产力,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

  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当前要抓好已有的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们积累了大批科研成果,同时也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这些都是已经到手的财富,如能抓紧消化和推广,将会产生很大的效益。要组织好科学技术由实验室向生产转移,单纯军用向军民兼用转移,沿海向内地转移,国外向国内转移。去年以来,不少科研、设计部门同生产部门组成各种形式的联合体,采用了一些新形式和新方法,如合同制、有偿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农业技术联产责任制、农业技术咨询合同制等,使科研、设计部门能够直接面向生产,为发展生产服务,同时使科学的普及和技术的推广有了内在的动力。这些做法,对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很有利的。

  我国的科学技术总的来说还很落后,但也并不是什么都落后。就某些领域来说,我们在科研力量、实验手段和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不应低估我们自己的力量。为了适应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有必要向全国科学技术领导部门、研究机构和科学技术人员,提出一项任务:组织起来,加强协作,进行科学技术攻关。我们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反复研究和论证,选择一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如培育优良品种、改良土壤、水土保持、植物保护、农药更新等方面的农业增产技术,食品的储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纺织品的后整理技术,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煤炭和石油综合利用技术,有色金属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技术,以及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带关键性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等,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进行攻关。(⑶⑷)这是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希望大家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能够攻克较多难关的时候了。我们应当相信,我国的科学技术人员是有决心有能力攻克这些难关的。

  十、从一切为人民的思想出发,统筹安排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持续地提高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进行经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过去曾经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片面强调基本建设,忽视人民生活。在基本建设中,又片面强调扩大重工业的建设规模,忽视消费品工业的建设,忽视住宅和城市其他公用设施的建设。其结果,经济效益很差,人民生活不能得到应有的改善。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进一步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坚决纠正这种偏向,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尽了最大的努力,使城乡绝大多数人民的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今后,国家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工资、奖金中某些不合理部分,并且扩大职工住宅、城市公用设施、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建设。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处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时,首先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这是今后必须坚持的原则。

  但是,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只能逐步发展,人民生活也只能逐步有所改善,改善的步子不可能一下子迈得很快。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不能高于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居民购买力增加的幅度要同社会消费品供应增长的幅度相适应,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和比重。所有这些,都是客观经济规律。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只顾当前生活,不顾生产和建设,在改善生活方面要求过高过急,必然会损害人民和国家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目前存在的滥发奖金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损公利私、损大公利小公的违法行为必须追究责任。有些企业和单位的领导干部,迎合一部分不顾大局的人们的要求,用各种办法损害国家利益,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为了保证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可能:或者是严格地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使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建设逐年扩大;或者是控制不严,措施不力,听任人口继续大量增长,从而既不能改善人民生活,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经济、文化、国防的建设。二者必居其一。厉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人口80%以上在农村,农村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原有的一些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部分地区出现了出生率回升的趋势。这种情况不能放任自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并且不断加强计划生育的科学研究,改进技术措施。现在许多地区已经实行的奖励每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限制两胎和多胎的办法,应该继续贯彻执行。同时,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违法乱纪的行为。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我们要求全国上下为着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前途,为实现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的目标,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各位代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上讲的十条经济建设方针,原则上都适用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在贯彻执行中又应该从本地区的特点出发,同本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全国解放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牧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去年,我们特别重申了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允许各民族自治地方采取适合各自经济条件和民族特点的具体政策,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起了良好的作用,必须继续坚持。国家要在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等方面,给少数民族地区以必要的支援,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文化,改善生活。我们要在各族人民和干部中认真地、反复地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坚持民族平等,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这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

  国务院提出的以上十项经济建设方针,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应该说明的是,这些方针之所以到今天才能够比较系统地、具体地提出,而不能提得更早些,是因为过去我们的实践还不够,国民经济的现实发展还没有把各种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暴露得现在这样充分,以致人们不可能从中得到应有的认识,做出应有的判断和结论。不久以前,中共中央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才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过去经济建设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重新衡量利弊得失,提出上述的方针政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分析和明确区别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贯穿毛泽东思想全部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成为我们研究我国经济问题的更加锐利的武器。各位代表可以看到,国务院提出的经济建设的各项方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其中的根本精神、根本原则,是从毛泽东思想中汲取的。这十条方针经过大会审议、修改、通过后,还要在各方面的实践中,反复接受考验,不断补充修正,使它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完善起来。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当前,国务院在努力做好各项经济工作的同时,正在继续抓紧编制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在指导思想上和具体安排上都要有一个大的转变,以充分体现对整个国民经济进一步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要求,走出一条发展国民经济的新路子,体现上面讲过的十条方针及其提高经济效益的中心思想。这个计划从去年就已经开始研究基本轮廓和主要指标,但是因为忙于进一步调整经济,也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一些,至今还没有编制完成。计划草案制定以后,国务院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的,是正在拟定的方案的一些要点。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要争取国家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六五”期间,要求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等或接近于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同时要求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上,继续合理地降低积累基金所占的比重,适当提高消费基金所占的比重,使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六五”期间,要把主要的力量用于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现有企业,对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就可以积蓄力量,为在“七五”期间进一步对现有工业交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打下较好的基础。

  我们要用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组织结构,使之逐步合理化,同时对各种经济管理体制逐步进行全面的改革。由于这个期间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任务十分繁重,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在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六五”期间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可能很快。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争取一定的增长速度。我们要争取的速度,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扎扎实实的速度。也就是说,是经济效益比过去好得多,又能够为今后的发展积蓄力量、打好基础的速度。

  只要我们在这个期间能够打好基础,消除经济中现存的各种弊端,比例关系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理顺了,就可以在新的基础上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后劲”就会越来越大。“七五”的发展速度有希望比“六五”高,再后十年的发展速度有希望更高一些。这就是说,本世纪的最后十年,我们将很有可能开创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在这个振兴时期来到的时候,我国经济将有相当可观的发展速度和实际效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我国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和国防也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消费达到小康水平。到那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就可以从新的起点出发,比较快地达到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作出这样乐观的展望,是有充分根据的。

  我们全部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我们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端正。我们已经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并将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我们已经建设起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的国际条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利。当然,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还存在着不少的不利条件。这些不利条件不能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它们毕竟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是能够克服的。而我们的有利条件则是长远起作用的根本的因素。

  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我国丰富的资源还远远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这些当然是我们应该正视的弱点,但是也表明了我国在各个方面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我们不但有了自己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且还可以借鉴、利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不需要一切都从头做起,重复人家已经走过的弯路。因此,只要路子走得对,从一个长时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将会是比较快的。

  我国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废除了剥削制度,原来为剥削者侵吞的那部分社会财富已全部归人民所有,从而整个社会财富可以合理地有计划地增长和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优越性。由于过去长时间内经济指导思想上存在“左”的错误,经济管理工作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使社会主义固有的优越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生产责任制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实行等等,对于解决这个重大问题,使社会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优越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将起重大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前景问题上,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那种看不到我们的有利条件,对前途缺乏信心,对现代化建设悲观失望的情绪,又要防止那种看不到我们目前仍然存在的困难,看不到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复杂,企图速胜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必须树立长期建设的战略思想,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努力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各位代表:

  1982年是第六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也是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第二年。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必须鼓足干劲,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明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稳定经济的成果,继续保持财政、信贷的收支基本平衡和物价的基本稳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比今年高一点。1982年的计划,要求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今年预计的3%提高到4%,并在执行中力争超过。国民收入也安排为比今年增长4%左右。这就要求明年的农业和轻纺工业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重工业要由今年的生产下降转为上升。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上,要求消费部分增长5.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8%;积累部分增长3.2%,国家预算内直接安排的投资增长5.7%。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费用的支出增长5.9%。积极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必要的劳动者个体经济,采取各种方式妥善安排城镇待业人员就业。要使城乡人民的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明年要用很大的力量进行企业的全面整顿。对那些消耗高、产品质量差、长期亏损的企业,下决心实行关、停、并、转。为了实现明年的计划,无论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品流通和财政金融等各个经济领域,都必须狠抓经济效益,争取做出显著成绩。《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草案)》,已经提交本次大会讨论,建议大会予以原则批准。国务院将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改后,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各位代表:

  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我们只有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久发展,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精神文明的范围很广,它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这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否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任何社会都要发展它所需要的这方面的精神文明。而社会主义制度要求这方面的精神文明,有更普遍更迅速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加强智力开发,增加智力投资,使智力投资同生产建设投资的比例相协调,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这是由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并且强烈地反作用于社会制度性质的。目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这一方面的问题正在更加突出,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多方面的工作,通过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我们的社会成员愈来愈广泛地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风尚和劳动态度,树立高尚的思想情操、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树立自觉的守法精神和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持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祖国,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我们的社会成员在处理人民内部的关系,包括各民族人民之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干部群众之间、军民之间、先进后进之间、较富裕者与较困难者之间、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买方卖方之间、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都要求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能够顾大局,讲原则,讲公平信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在处理同外国人的关系上,能够做到既不骄慢自大,也不卑躬屈节。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能够坚信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逐步完善起来,坚信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成熟而逐步实现,并且能够为实现这种理想而作出脚踏实地的持久不懈的努力,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阴暗面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既不抱天真的幻想,也永不悲观失望。发展这种思想方面的精神文明,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往任何剥削社会的重大标志,是保障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的重要社会政治思想条件,也是全国广大的有觉悟的正直公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我们过去一年中已经在建设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各条战线上先进生产者、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大量增加,就是一个生动的标志。

  大家知道,今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思想战线存在着一种摆脱党的领导、摆脱社会主义轨道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必须坚决加以克服。9月,胡耀邦同志在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当前,我们的工作中,广大干部、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中,除了思想战线上一些人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思想之外,其他战线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消极因素。在经济生活领域中,我们必须继续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抵制和克服各种剥削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同社会主义制度相抵触的思想,包括资本主义思想、封建残余思想、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等的侵蚀和影响,反对和打击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思想、殖民地奴化思想在一部分人中并未完全肃清。近年来,由于国际交往急剧增多,受到外国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而产生的丧失民族自尊心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重新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认真对待。当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曾经及时地向我们提出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问题。现在,我们又遇到类似的情况,有必要提醒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经济工作人员,务必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风所侵袭。尤其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使他们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

  由于十年内乱,我们的优良传统受到严重破坏,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习惯、旧思想在一些方面死灰复燃,近来,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滋长了请客送礼、拉关系、要回扣、走后门、铺张浪费等等恶劣现象。一些经济单位、经济管理机关及其负责干部,对此不但熟视无睹,甚至同流合污。这种现象已经严重腐蚀着我们的干部和职工队伍,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机关和全体干部严重注意,必须在经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来坚决堵塞各种漏洞,刹住歪风。

  由于我们的行政法规、经济法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再加上我们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处于涣散软弱状态,这就给少数违法乱纪分子进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动,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和可乘之机。现在,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走私逃税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相当猖獗。有的地方甚至发生明目张胆地哄抢国家物资,侵吞国家财产的现象。特别严重的是有一些经济单位、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纵容、包庇甚至直接参与犯罪活动,严重腐蚀了国家机关和干部队伍的肌体。

  对于上述这些现象,要分别情况,严肃地正确地加以处理。凡属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要通过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错误严重而又坚持不改的,违反政纪的,要给予应有的纪律处分。凡属触犯刑律的,要绳之以法,情节严重的要从严处理。对国家工作人员参与犯罪活动的,一律从严处理,不得姑息养奸。近年以来,国家在经济立法、司法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有相当一批经济法规正在草拟之中,各级法院的经济审判庭多数已经建立起来。这方面的工作还要大大加强。有些单位对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案件,为着本单位的利益,不愿提交司法机关处理,这不但不利于经济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对犯罪分子的有效打击,而且直接同社会主义法制相抵触,必须坚决迅速地加以纠正。所有国家机构和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员,都必须学会在运用其他手段的同时,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来维护经济秩序。除经济部门外,所有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行政管理、海关、税务等部门,都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和规定,互相配合,协同一致,努力做到及时地有效地打击各种经济罪犯。

  必须指出,在我们的社会成员中,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只是极少数。一年来,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然,现有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惩处,还会有新的犯罪分子出来。不管他们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出现,我们都不应丧失警惕,不应不闻不问。通过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和全体人民的密切合作,我们完全有力量、有办法同各种犯罪分子和经济领域中各种不正之风进行斗争,保卫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不受破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日益发展。而且,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各种犯罪活动的范围会越来越缩小,犯罪分子会越来越陷入人民的天罗地网之中。社会主义的中国,决不会成为一小撮破坏分子、冒险家的乐园,那种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必将在同它们的斗争中不断地胜利前进。

  当前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倾向,是走发展国民经济的新路子,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障碍。去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曾经讨论了克服官僚主义的问题,分析了国家现行管理制度中官僚主义的各种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一年多来,在克服官僚主义弊病的斗争中,特别是在改变干群关系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干部作风中出现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新气象。但总的说来还不能令人满意。最近,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对克服官僚主义的问题又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讨论,决心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改变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副职虚职过多、工作效率很低这类不能容忍的状况,以便有效地领导现代化建设工作。国务院决定,从国务院各部门首先做起,进行机构改革,限期完成。政府机构的改革,对于振奋广大干部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我们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对于我们整个经济的调整和改革,都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应该在实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任务中,为地方各级政府作出表率。在政府机构的改革中,国务院各部门将作较大的裁减或合并,人员将尽量精简,领导干部将有较大的变动,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人大常委会,届时予以审议和批准。

  在精简机构的同时,要用行政立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各个行政机构内部的各个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要建立国家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坚决纠正相互推诿、办事拖拉、对工作极不负责的恶劣习气,坚决扫除热衷于搞文牍旅行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衙门作风。在精简机构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把思想政治好、有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领导才能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实现领导人员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到下级、到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从明年1月起,准备从中央和地方抽调大批干部,由国务院各经济部门的领导同志和各省市自治区主管经济工作的负责同志带队,下去帮助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工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带头恢复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我们的经济建设必须有各条战线的密切配合、促进和支援。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努力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统一战线一直是我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法宝。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方面的爱国人士,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同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合作的传统。广大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建设,关心着祖国的强大和统一,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一定要对各级干部认真加强统一战线政策的再教育,在工作中充分尊重和认真听取各方面代表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要按照叶剑英委员长宣布的方针和原则,按照胡耀邦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促进全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统一祖国愿望的早日实现。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要提高战备观念,加强军事和政治训练,为巩固国防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我们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奠定的外交路线和方针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沿着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奋勇前进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