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草案,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基本分析
这次提交全会讨论的《建议》草案,是根据十四届二中全会决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和酝酿讨论形成的。《建议》草案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发到全国党、政、军省部级以上单位广泛征求意见,还听取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做了认真修改,形成现在提交全会讨论的文件。文件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民主决策的精神,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未来1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从时间上说,这15年是跨世纪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世纪之交如何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制定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系我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21世纪,意义十分重大。《建议》的重点是放在"九五",同时也着眼于下世纪头10年的发展。"九五"搞好了,才能为下世纪初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基础;而有一个15年的远景目标,改革和发展就能够增强预见性,可以更好地把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部署衔接起来。当然,后10年不确定的因素会多一些,远景目标只能是轮廓性的。这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应当转变计划观念,改革计划内容和计划方法,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建议》着重提出计划的指导思想、总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方针政策。国务院根据《建议》编制的中长期计划纲要,将要列一些最重要的指标和项目,但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面面俱到,计划总体上应该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是制定《建议》的基本出发点。对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我国仍然有条件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的有利条件是:经过建国以来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八五"计划所提出的主要任务今年将完成或超额完成,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建设事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所形成的巨大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比较高的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继续前进指明了正确方向。全党的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其中有些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建议》着重指出了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和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通货膨胀和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粗放型经济造成效益差、浪费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尽管世界仍然充满矛盾,地区性的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今后也难免出现,但国际和平环境可望继续保持,我国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明显增强,世界各国看好中国市场和经济发展前景,增加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回旋余地。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快,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香港、澳门即将恢复行使主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果搞得不好,这种差距还有可能扩大。随着我国与世界贸易的增加,经济摩擦也会多起来。我国还面临着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某些西方大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不愿意看到中国按照自己的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成功,总是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牵制。最近出现的一些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总之,从国内和国际看,我们都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制约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建设比较有利。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化解不利因素,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样,再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面貌就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二、关于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