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概况 >> 中国经济
中国工业60年
发布时间: 2009-10-19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06-26
  字体:(     ) 关闭窗口

   经济发展是国家和民生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后,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创业,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探索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万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劲发展活力。工业发展成就引人瞩目:

  一、钢铁产量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

  钢铁产业是工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柱。旧中国的钢铁工业十分落后,最高年产量仅92.3万吨,1949年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把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相继兴建或改建了鞍钢、武钢、包钢、首钢、马钢、宝钢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钢铁产量逐年增加。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1.0124亿吨,跃居世界各国钢产量首位,并连续13年保持着这一桂冠。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5亿吨,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国目标迈进。

  二、机械工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旧中国的机械工业大部分属于修配性质,尚未形成独立的制造工业。新中国一成立,19502月,重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机械工业会议,对机械工业的统一调整和逐步壮大作出了部署,标志着中国机械工业的新生。60年来,机械工业从修配到制造,从仿造到自行设计,从制造一般产品到制造大型、精密、尖端产品,从制造单机到制造大型成套设备,逐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制造工业。机械工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已由机械产品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三、能源工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旧中国的能源工业水平极低,多为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所垄断。新中国成立后,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工业不断发展,能源供应持续增长,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自给率达到9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煤炭工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3243万吨发展到2008年的27.93亿吨。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增长,自1996年起达到世界第二位。全国发电量由1949年的43亿千瓦时发展到2008年的34668亿千瓦时。

  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原油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发展到2008年的1.9亿吨。

  我国把逐步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多元发展,作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大力推进核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

  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交通运输业初步形成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旧中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薄弱,装备落后,运量严重不足。新中国把发展交通运输业摆上重要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逐步改善运输装备,大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为主的综合运输网络,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2008年,全国货物运输总量达到249亿吨,比1949年的1.6亿吨增长156

  2008年,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3573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44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已达6.03万公里,其发展速度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1949年仅有铁路2.18万公里,2008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铁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我国基本形成包括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的港口体系,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五大区域形成了相对集中的港口群。

  新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起步,2008年汽车产量达到934.55万辆,居世界第三,销量居全球第二,成为真正的汽车大国。

  1959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下水,2006年中国建造的30万吨海上储油船交付使用,中国造船完工量已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三。

  五、邮电通信事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新中国的邮电通信业在旧中国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邮政从传统步入现代,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其规模跃居世界之最;电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成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电信网。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

  19541215日开通成都经昌都至拉萨的汽车邮路,邮政汽车第一次从四川开到了拉萨。2008年,邮政业务总量已达到1402亿元。

  2007年中国电话网络规模跃升至世界第一位。2008年,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4081万户,其中城市用户23200万户,农村用户10881万户。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19862月,中国最长的通信电路——北京至南极长城站卫星通信电路开通。

  中国自1987年开办移动通信业务,90年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4123万户,达到固定电话用户的1.9倍。

  中国自1994年开始提供互联网全功能服务,迅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上网人数达到3亿人,其中宽带上网2.7亿人,达到世界首位。

  六、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轻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93898亿元,比1949年的61.6亿元增长1524倍。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的轻工产品已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固地确立了世界轻工业生产大国的地位。第三产业自1986年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大幅提高,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19504月,新中国第一个国产自行车品牌“飞鸽”诞生在天津,上海、广州和青岛也相继建立起大型自行车厂。目前中国已成为“自行车生产王国”。

  中国生产的家用电器已占国际市场份额50%以上,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全世界80%的小家电来自于中国。

  1986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首次规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1992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使第三产业的发展搭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