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专题研究 | 动 态 | 理论指导 | 学科建设 | 综合研究 | 研究机构 | 学 者 | 境外研究 | 地方史志
俄国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越南 德国 法国 英国 荷兰 丹麦 瑞典 澳大利亚 墨西哥 印度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
 
一、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概况
二、 主要研究机构
 
  1.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2.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4.东南亚研究所 
  5.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防与战略研究所 
                   
一、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概况
  新加坡的中国研究在东南亚诸国(越南除外)中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新加坡的经济和学术在该地区最发达,而且新加坡的华人人口最多。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华人自发地建立了海外第一所华人大学---南洋理工大学(NTU)。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的研究进一步繁荣。
  新加坡的中国研究深受新加坡本国的政治发展、该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新加坡的邻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关系的影响。
  新加坡的中国政治研究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96年之前。这一时期的著述主要集中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以及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中国内地与台湾的关系、南中国海的安全问题,以及中国的工会问题。
  第二时期是1997年至今。随着东亚研究所等专业学术机构相继成立和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引进,中国研究的成果迅速扩展。新加坡关于中国研究课题主要有:领导人的接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与组织、管理机构改革和组织、民主与政治改革,特别是地方和乡村选举、政府治理、责任与危机管理、职场治理与民主、阶级与民主、知识分子与思想、宗教政策、政治参与、犯罪与秘密社团、中国的改革方针、中俄改革比较、发展型国家、不平等应对政策、地区工程、西部大开发;地方治理方面:加入WTO后的调整、财政改革、中国—东南亚关系、内地与台湾的关系、中国与南中国海、中日关系、对香港的政策、台湾地区与东南亚的关系;国际化方面:中国、全球化与WTO等。学者对与中国有关的焦点问题的涉猎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那些宏观的和普遍的问题。
  新加坡关于中国研究的队伍及研究的环境有以下特点:
  其一,学者半数以上在中国成长并获得本科学位,多数学者在美国的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因此,他们不但通晓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而且还受到了西方最好的学术素养训练;其二,良好的学术素养训练有助于他们创作出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并能够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出版著作,所以其著述能够被世界范围内的中国专家阅读。最后,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国家,吸引着来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和两岸三地的学者来此短暂访学或进修,从而使得新加坡的学者们能够经常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换意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马来西亚最近成立了一个规模稍逊于东亚研究所的类似组织,泰国和菲律宾对当代中国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他们目前缺少训练有素的中国学者,多数人不能使用中文文献,研究水平远不及新加坡。
  但新加坡的中国研究较之美国和日本,其常规的研究力量要少一些,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留住那些著名的学者。如东亚研究所是新加坡最好的研究机构,但是其研究人员的流失是很严重的。主要的原因是东亚研究所缺少终身职位,工作的安全性下降,以及50岁之后研究人员和教师的薪水大幅度下降。新加坡如何留住那些在中国研究领域中已经成名或将要成名的学者是一种挑战。 
               
     二、 主要研究机构
  1.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在重视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尤其儒学)和翻译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具有本土特色的东南亚华人社团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强调与现实相关的、具有思想性和实用性的课题研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可以称为国际上重要的中国研究重镇之一”。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还通过举办学术活动开展对中国特定问题的研究,例如2004年8月1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研究员黄敏博士举办以“l978年以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题的学术演讲;2004年5月1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学计划中国艺术与文化助理教授倪亦斌博士举办以“一画值千言——中国文化视觉维度中的一些新发现”为题的学术演讲。
  在中国问题研究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还加强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2001年2月,中文系与马来西亚中文系的教师和研究生以双方的研究成果为关注焦点,共同研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的汉学研究。2005年7月11—14日召开以“转变中的文化与记忆:近代中国与东南亚”为题的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拧大了新加坡汉学研究的国际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师的学术论著,不仅在本地、中国大陆和港台有影响力的华文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发表和出版,而且也在西方有影响的英文学术刊物上刊载。这说明了国大中文系的学术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出版物:
  《学术论文集刊》
  《东南亚华人研究丛书》
 
  
2.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东亚研究所的由来和新加坡的中国研究进程是密切相关的。1992年东亚哲学研究所改名为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在1992年至1996年间,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开始延聘第一批中国政治学专家,他们中有许多是来自新加坡政府和来自中国的学者。1997年,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易名为东亚研究所,东亚研究所尽管附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但在财政和科研方面则是独立的。
  东亚研究所的宗旨是推动对东亚地区学术和政策层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迅速发展的经济一体化态势及其在该地区的政治和安全问题。东亚研究所有两个任务,一个是为政府官员提供政策分析报告,另一个任务是从事学术研究。学者们根据各自的专业和兴趣开展研究,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承担指导研究生的任务。目前东亚研究所有14位成员。从1997年至今,平均每年都有大约12位来自美国、中国内地、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学者来此作访问学者。自1998年以来,该所每年至少出版一本论文集,收录在新加坡召开的会议或者研讨班上发表的论文。目前已出版的或将要出版的中国政治方面的研究著作是:《中国政治经济》、《香港在中国》、《中国:二十年的改革与变迁》、《改革、合法性和困境》、《后邓小平时期南巡的遗产与中国的发展》、《分析中国》、《后江泽民时代领导层的接续》、《非典》、《中国进入胡温时代》以及《海峡两岸冲突与合作的来源》。
  主要学者:
  王赓武
  郑永年
  出版物:
  《东亚研究所通讯》(EAI Bulletin),每年出版2辑,面向学术组织和政府机构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学。每辑通讯一般编入7~8篇论文。2001年以后,一般以当代中国的某一重要主题或事件为中心。
 
  
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的研究机构,中心设顾问、主任、副主任各1名,有来自国内外的学者17人。中心以“研究中华语言和文化”作为研究重点,开展与本地华人社会有关的课题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范围包括:东南亚华语和方言、东南亚华文和文学、东南亚华族历史与民俗、民族传统与华族社会等。
  中心积极开展与国外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的合作,进行学术交流,例如合办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对中国语言文化开展合作研究、交换学者、联合出版学术刊物等。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等都是它的合作伙伴。
  中心还以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讲座的方式推动学术研究。2001 年6月30日-7月1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新马华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Ethnic Chinese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A Dialogue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中心主任李元瑾在会上发表的论文是“新加坡华人身份认同意识的转变”;黄贤强发表的论文是“近三十年来的新马华人研究:回顾与展望”;崔贵强发表的论文是“新马华文日报近况的比较”;王润华发表的论文是“新马华文文学创作与评论比较”。
  为扩大学术影响,推动学术研究,中心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出版物:
  《南大语言文化学报》
  《南大语言文化丛书》
  《云南园文学丛书》
 
 
 4.东南亚研究所(ISEAS)
  东南亚研究所主要从事东南亚地区内部和对外问题的研究。该所成立于1968年,是根据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而成立的,是新加坡历史最长的一个智囊库。1995年至今,盛立军是该所惟一的一个中国问题学者。从2004年开始,东南亚研究所开始了一项中国—东盟交流项目,邀请东南亚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中国学者来所作短期的研究。
 
  
5.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防与战略研究所(IDSS)
  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是一个政府智囊库,主要从事亚太地区的安全和战略问题研究。该所成立于1996年7月。除了从事学术研究之外,还开设一般教育课程和硕士、博士学位课程,以及就安全、战略和国际问题举办研讨班。该所的中国问题学者是钟建平和黎楠两位;他们还邀请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知名学者到该所从事短期研究。
  (孙翠萍根据:梁俊兰:《新加坡的中国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新加坡)黄朝翰、赖洪毅,崔玉军摘译:《东南亚的当代中国研究:以新加坡为例》,《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的相关内容整理而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文明网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9 6657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