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当代中国研究机构 >>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
发布时间: 2015-06-30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09-11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概况
   主要研究机构
 

   1.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2.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4.东南亚研究所(ISEAS)

   5.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防与战略研究所(IDSS)

 
                      新加坡当代中国研究概况
  新加坡的中国研究在东南亚诸国(越南除外)中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新加坡的经济和学术在该地区最发达,而且新加坡的华人人口最多。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华人自发地建立了海外第一所华人大学---南洋理工大学(NTU)。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的研究进一步繁荣。
  新加坡的中国研究深受新加坡本国的政治发展、该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新加坡的邻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关系的影响。
  新加坡的中国政治研究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96年之前。这一时期的著述主要集中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以及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中国内地与台湾的关系、南中国海的安全问题,以及中国的工会问题。
  第二时期是1997年至今。随着东亚研究所等专业学术机构相继成立和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引进,中国研究的成果迅速扩展。新加坡关于中国研究课题主要有:领导人的接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与组织、管理机构改革和组织、民主与政治改革,特别是地方和乡村选举、政府治理、责任与危机管理、职场治理与民主、阶级与民主、知识分子与思想、宗教政策、政治参与、犯罪与秘密社团、中国的改革方针、中俄改革比较、发展型国家、不平等应对政策、地区工程、西部大开发;地方治理方面:加入WTO后的调整、财政改革、中国—东南亚关系、内地与台湾的关系、中国与南中国海、中日关系、对香港的政策、台湾地区与东南亚的关系;国际化方面:中国、全球化与WTO等。学者对与中国有关的焦点问题的涉猎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那些宏观的和普遍的问题。
  新加坡关于中国研究的队伍及研究的环境有以下特点:
  其一,学者半数以上在中国成长并获得本科学位,多数学者在美国的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因此,他们不但通晓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而且还受到了西方最好的学术素养训练;其二,良好的学术素养训练有助于他们创作出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并能够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出版著作,所以其著述能够被世界范围内的中国专家阅读。最后,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国家,吸引着来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和两岸三地的学者来此短暂访学或进修,从而使得新加坡的学者们能够经常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换意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马来西亚最近成立了一个规模稍逊于东亚研究所的类似组织,泰国和菲律宾对当代中国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他们目前缺少训练有素的中国学者,多数人不能使用中文文献,研究水平远不及新加坡。
  但新加坡的中国研究较之美国和日本,其常规的研究力量要少一些,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留住那些著名的学者。如东亚研究所是新加坡最好的研究机构,但是其研究人员的流失是很严重的。主要的原因是东亚研究所缺少终身职位,工作的安全性下降,以及50岁之后研究人员和教师的薪水大幅度下降。新加坡如何留住那些在中国研究领域中已经成名或将要成名的学者是一种挑战。 
  (孙翠萍根据:梁俊兰:《新加坡的中国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新加坡)黄朝翰、赖洪毅,崔玉军摘译:《东南亚的当代中国研究:以新加坡为例》,《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的相关内容整理而成。)                
 

    1. 习近平访问越南、新加坡前瞻:周边外交新高度
    2. 欢迎和支持任何对双方都有益的合作
    3. 新中关系是互利共赢的典范——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4. 经贸联手 更上层楼——访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
    5. 广泛与独立:新加坡检察制度的公权特色
    6. 新加坡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
    7. 新加坡有一套完善的肃贪机制
    8. 新加坡严惩“微型贪腐”举措及其效应
    9. 习近平、李光耀与新加坡模式
    10. 新加坡何以成就融洽社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