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医养结合要真正“合”起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0    来源:经济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李予阳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在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现实压力的挑战下,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医养结合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合”字,形成体制机制、参与力量、科技支持等合力,并打造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专业运作的机制,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近几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逐渐在各地兴起。由于将现代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效结合,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可以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医养结合鼓励政策,各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但一些瓶颈问题制约了医养结合的发展。这些问题一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保定点不覆盖,长期医护险、长期护理险不健全等方面。二是医养结合扶持力度不足,很多扶持政策落不了地。比如,土地性质变更困难等因素制约了部分医养结合企业发展。三是人才瓶颈,全科医生缺口较大,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待遇偏低。
  医养结合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合”字,需要形成体制机制、参与力量、科技支持等各种合力,并打造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专业运作的机制,提高医养结合养老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一要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实现政策衔接配套、资源共享。医养结合要想结合得好,首先是政策上的衔接配套要合起来。要大胆创新,打通各类政策“关卡”,研究出台一批有突破性、实践中亟需解决“卡脖子”的政策措施。比如,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实现医疗与养老数据信息共享,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等。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还要高度重视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营造更好审批环境。
  二要在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尝试多种结合方式。考虑到老年人的不同身体情况和自理能力、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别,必须建立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既要鼓励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办集养老、康复、保健于一体的护理之家,建设大型医养联合体,也要鼓励小型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业务协作机制,通过上门服务、设立医务室等方式,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尤其要重视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科技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
  三要在市场运作上下功夫,把多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医养结合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的主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养结合领域,用足用好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他们就近与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允许实现医疗服务项目的联动及合作。积极创新养老服务设施投融资体制,通过股份制等模式推动社会资本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在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现实压力的挑战下,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健康发展,正当其时。(李予阳)

查看原文
    1.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研究
    2. 国外养老模式的经验和启示
    3. 李昌平:“养老村”养老模式N种优势
    4. 从一元到多元: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逻辑
    5. 养老工作要有预见性
    6. 当前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及应对
    7. 以社会化服务模式破解养老难题
    8. 做好“养老经济”这篇大文章
    9. 互助养老:农村养老新探索
    10. 构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