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将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况中解放出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为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突破“贫困陷阱”以实现工业化,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赶超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开放再次实现了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破,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世界上出现了多种经济发展道路,但是概括起来说,无非两种:一是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二是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在前一种发展道路方面,又由于时代、国情、发展基础、国际环境、文化等差异,表现为各种形态,其中欧美的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在后一种发展道路方面,也是由于国情、执政党、发展基础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各种形态,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苏联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而90年代以后,则以中国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迄今的90年间,中国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三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也由此先后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的选择使中国成功地摆脱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积贫积弱状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逐步成长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强大国家。
一、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选择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19世纪前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英国在经历了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后,迅速发展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迅猛。与此相伴的是世界交通运输业的显著发展,这不仅便利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也将大多数国家进一步纳入了世界市场体系。
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兴起及快速推进,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按照有些研究者的观点,在此前相当长的历史中,“世界发展过程的空间焦点长期在东方徘徊”,[1](P371393)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而不是落后于欧洲。然而,中国的这种地位随着侵略者的入侵、鸦片战争的爆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据麦迪森估计,1820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33%,居世界首位;到1900年则下降到11%;到1950年则进一步下降到5%。从人均GDP来看,182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1900年则下降至43%,到1950年则进一步下降至21%,差距不断扩大。[2](中文版前言)另据麦迪森估计,1820—1952年间,中国GDP和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2%和-0.08%,而同期欧洲的GDP和人均GDP则分别为1.71%和1.03%。[3](P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