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8月1日,其宗旨是推动中国近现代思想和文化的研究。首任中心主任为陈方正博士,1994年由金观涛教授接任。2008年9月始,梁元生教授接替为本中心主任。
学术研究:
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不同于西方和其它文明、有自己特色的古老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突出地位。随着近现代工商业社会的兴起, 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也面临走向世界、走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诸多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外学术界对这些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一个相当宽泛的研究领域。而本中心的研究方向和重心,则是侧重于研究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近现代转型。例如,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互动、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及特色、五四启蒙运动、中国现代知识群体与文化转型的关系等。这类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和文化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当代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而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文明现代性的形成和特色,提出从中国经验出发的理论解释。
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
自1997年开始,该中心得香港研究资助局和其它研究基金的资助,推行一系列大型研究计划,利用数据库研究分析中国现代思想、重要观念的起源,并探讨观念变迁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互动。本中心所建立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是目前在世界上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方面所收文献量最庞大、统计功能最先进的数据库 ,数据库包含由1830至1924年间有关中国近现代报刊、杂志、传教士和西方著作中译本以及各种文献共一亿三千万字,并具有包括关键词、作者、篇名、笔名等检索、高级检索和统计等功能。本中心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并处于领先地位,并于2003年被香港中文大学列为19个Strategic Research Areas之一。
中国近现代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是中国剧变的时代,但对这一剧变的产生因素、变化前景的阐述,目前或者是倚赖西方学者的理论解释,或者是在马列主义范式下作出阐释,尚没有形成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国人自己的近现代史观。有鉴于此,本中心一直在从事并推动如下几方面的研究:中国现代基层社会的变迁,如农村组织和运作模式演变的考察和分析。文化和思想运动与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当代社会和当代史研究,并组织专家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文化比较研究
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和其它古老文明都不得不面临社会和文化转型的巨变;这样,比较不同传统社会的现代化历程、社会转型中的成败因素等,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所必须具备的视野。该研究方向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刊物: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创办于1990年10月, 是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的学术、思想性综合刊物,由刘青峰教授出任编辑,并邀请30多位不同学科的著名学者组成编委会。该刊旨在促进全球中国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的思想交流,为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而努力。十二年多以来,该刊深受海内外学术及文化界关注,发起九十年代几次重要思想文化讨论,所刊文章广泛被征引并翻译为外文。
《二十一世纪》以多学科为背景,坚持原创性和思想性,备有多个栏目:「二十一世纪评论」、「百年中国与世界」、「政治与法律」、「经济、社会与传媒」、「人文天地」、「读书:评论与思考」、「景观」、「科技文化」等。作者包括海内外资深和年轻一代学者,读者遍及大陆、港、台和海外。《二十一世纪》是属于各种不同专业、不同观点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刊物,现已成为世界各地华人知识分子进行学术文化讨论的重要园地。
出版研究专刊、集刊和论丛
本中心长期与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学术书籍,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研究专刊」,属学术专著,目前已出版九种;第二类是「研究集刊」,为会议论文集或专题论文集,已出版五种;第三类是「二十一世纪论丛」,汇编本中心出版物的专题讨论,已出版八种。另本中心自行组织编写和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业已出版六卷,余下四卷将陆续出版。
学术动态
「冼为坚当代中国文化讲座」于1993年设立,旨在介绍、发扬及传播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之新观点及新方法。华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就是当年设立该讲座时的第一位受邀讲者;过去,已有多位著名学者和作家出任该讲座讲者。
「张国英近代中国史讲座」于1993年设立后,邀请多位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演讲。
历史与思想研讨月会:2002年初起,每月定期就历史、思想及哲学等学科的重要论题及最新成果进行交流。
组织大小学术研讨会:共组织多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包括「胡适与现代中国文化」(1991年)、「民族主义与现代中国」(1992年)、「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2001年)及「思想史上的个人、社会与国家」(2003年) 、「思想史上的认同问题:国家、民族与文化」(2005年) 及「观念史研究:中国思想的现代转型」(2008年) 等。此外,还多次组织不定期中小型研讨会,如「中国近代历史的社会学阐释」、「理想主义与近代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