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概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吉林大学于2002年成立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Center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简写为CIRS)。中心旨在以世界历史专业为基础,以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为主线,通过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进吉林大学的国际关系研究,形成新的学术亮点和学科优势。
中心设有三个研究室,分别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室、国际关系史研究室、区域研究室;研究方向有:国际关系史、区域史研究、世界史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和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等。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名,讲师3名。中心主任刘德斌教授曾留学英国,并曾作为客座研究员和富布赖特学者分别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从事合作研究。许兆昌教授曾作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并曾赴欧洲讲学。杨军教授于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心还聘请了英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学派新一代领军人物、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巴里?布赞(Barry Buzan)、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政府与外交学系布兰德利?沃麦克(Brantly Womack)教授、当代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知名学者、英国埃克赛特大学校长史蒂文?史密斯(Steven Smith)教授等为兼职研究员,他们一直支持与关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曾多次来校为中心研究生开设短期课程或讲学。
中心对外交流频繁,几年来,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多次邀请国际一流学者前来讲学,还与美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2003年9月,举办“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方法论探索与学科构建”高级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举办“当代国际关系:历史根源与现实思考”研讨会;2004年11月,举办“中亚与东亚:历史与现实”研讨会;2005年8月,举办“中国对外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2006年1月,举办“国际关系史和区域史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年4月,举办“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英国学派的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著名学者巴里?布赞教授、齐世荣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布兰德利?沃麦克教授、史蒂文?史密斯教授、张勇进教授、秦亚青教授等曾先后应邀来中心讲学。
中心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设有世界史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当代国际关系史方向),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硕士-博士培养模式,采用教师授课、专题学术讲座与定期研讨的形式,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心现有硕士生42人,博士生24人,博士后2人,其中硕士留学生3人,博士留学生5人,分别来自韩国、柬埔寨、蒙古、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从2006年起,中心专门设立了面向外国留学生的 “当代国际关系史研究”(英语授课)项目。
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在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是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在推动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交叉与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中心全体专兼职研究人员决心继续努力工作,为新形势下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科研成果
中心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发表、出版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和著作。2002年以来,中心科研人员在《世界历史》、《世界经济与政治》、《史学理论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美国研究》和《当代亚太》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的学术专(译)著有:《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东北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当代国际关系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专业英语选读》(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大发现时代:中英海外贸易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东亚史》(长春出版社,2006年)、《区域中国》(长春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基辛格均势战略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其中,《国际关系史》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被国内多所重点高校历史学或国际关系学科选为指定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