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条价值红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把握其时代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它遵循了坚持人民主体论的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唯心史观和英雄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并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决定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其二,它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规定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其三,它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其根本主题就是人的解放。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了人民至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原则。由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时代内涵。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既是人类社会的恒久议题,也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一心一意谋发展”,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仍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则,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然,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任何发展观都有价值维度,属于发展观的“目的论”范畴。它主要回答的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其执政绩效让任何一个国家都“刮目相看”。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中国取得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经济高速增长、民族振兴、国际地位提升等,让民众有了民族自豪感和大国荣誉感。这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人民”,都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并在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上深深地印上了“人民”的印章。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从两个层面深入领会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内涵。一是它意味着发展目的由“物”到“人”的转变。传统发展观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累积,实际上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我们要摆脱这样的发展思维,破除“GDP崇拜”,真正着眼于人民的美好生活谋划发展。二是它意味着发展不是只追求少数人的发展,而是追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
第三,“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发展的“动力论”:一切依靠人民,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人民。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发展无非是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发展根本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过程。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探索、不断实践,才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曾经的“包产到户”,今天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在发展模式的转型期,这一阶段性特征更决定了我们必须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客观地说,过去我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物质驱动”,靠物质性要素、物质性资源来拉动经济增长。当然,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为我国物质财富的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沉痛代价。因此,我们亟须转变发展模式:在发展动力上,由物质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发展主体上,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推动与人的创新活力推动相结合。在发展模式的转变中,还应培育促进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动力”、“新动能”。它们从哪里来?只能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破解发展问题,化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力,必须从亿万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展依靠人民既是对人民主体论的继续坚持,又是对新时代发展新议题的积极回应。
第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关乎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衡量标准或尺度问题。我们的发展到底成功不成功,关键看老百姓有没有共享发展成果,有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了衡量发展成效的标准问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发展的评价机制看,表现在三个层面上。首先,它是判断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发展如果没有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就不可能成功;同样,改革发展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就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指的就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此,十九大报告的表述是:“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其次,它是检验小康社会是否全面建成的主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他反复强调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形象地揭示了衡量发展成效、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问题。再次,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就“十三五”规划《建议》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之路,它遵循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构成了这条道路的本质要求。
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要不要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亟须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它有着极其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一是它指导我们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它指导我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它指导我们更好地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四是它指导我们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